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國古代的廉政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歷史文化的一脈清泉,,源遠流長,,清凈明澈,在今天,,仍然極富教育意義,,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中國政研會副會長李洪峰從中國古代廉政思想,、廉政制度,、廉政人物三個方面對中國古代廉政文化進行了梳理。本刊從本期始,,特開設(shè)《李洪峰談古代廉政思想》專欄,,敬請讀者關(guān)注。
廉政,,在國家層面,,是一種政治文明形態(tài);對官員個人則是一種從政品質(zhì)和風范,。廉政的思想觀念,,伴隨公權(quán)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其相對固定和系統(tǒng)化,,是在我國進入階級社會后,。在幾千年的中國政治思想史上,廉政思想集中表現(xiàn)為八個基本理念,,即:民本,、德治、任賢,、治吏,、法治、勤政,、節(jié)用,、教化。本期重點介紹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
民本觀念是中國古代倡導(dǎo)的根本從政價值理念,。價值觀是思想的靈魂,民本觀念是中國廉政思想的基石,。夏啟廢禪讓建立家天下,,宣揚“有夏服天命”的天命觀。但是,,夏啟的兒子太康即位后就沉迷游樂,,不理朝政,,結(jié)果被放逐。是時,,《五子之歌》諷之曰:“皇祖有訓(xùn),,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這是關(guān)于民本思想的第一次吶喊,。夏商繼亡,,西周汲取前兩朝政治教訓(xùn),提出“敬德保民”,、“以德配天”,,所謂“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薄F渲小暗隆卑ň刺?、 敬宗,、保民三方面,尤其要“懷保小民”,,舍此難保天祚,。春秋戰(zhàn)國的動蕩,彰顯了民心向背的力量,?!百F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唯人是保,,而利于主,國之寶也”,。于是,,孔子提出了庶民,、富民,、教民的仁政思想。孟子繼而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的政治秩序理論,要求統(tǒng)治者要有“憂民之憂”及“與民同樂”的思想境界,,要有解民于“倒懸”的政治作為,,要建立“恒產(chǎn)”的產(chǎn)權(quán)制度保障民生,。荀子則更進一步提出“天之生民,非為君也 ,;天之立君,,以為民也”的立君為民權(quán)力觀,先秦民本思想基本形成,。
先秦民本思想具有通過制民鞏固君權(quán)的政治立場,。孔子講仁政,,要富民,、教民,歸根到底是為了使民,??鬃诱f:“百姓足, 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民眾是國家的經(jīng)濟基礎(chǔ),??鬃佑终f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卑衙癖娍醋鍪菄业能娛禄A(chǔ)??鬃舆€說:“君子學(xué)道則愛人,,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闭J為民眾是國家的政治基礎(chǔ),。儒家講教化,但是它極其明確的立場卻在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薄熬撸垡?,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边@都是講君主是為治主體,民眾是治理客體,,客體是基礎(chǔ),,搞得不好客體就要顛覆主體。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封建專制制度在全國最終確立起來,。應(yīng)該說,封建君主政治正是植根于民本思想,,上述政治立場才把它作為治國的策略思想,。董仲舒發(fā)現(xiàn)了這一奧妙所在,指出“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國受命于君”,“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體也”,。
漢武帝欣賞君權(quán)天授原則基礎(chǔ)上的民本思想,,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民本思想進入主流意識形態(tài),,奠定了君主集權(quán)制民的基石,也派生出天子與官僚都要“愛民如子”的廉政蘊含,。
民本思想也適應(yīng)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政治治理的轉(zhuǎn)型,,它的產(chǎn)生恰好伴隨著世卿世祿制度到封建官僚制度的轉(zhuǎn)變。世卿世祿制度的終結(jié),,統(tǒng)治主體代之以官僚集團,。關(guān)于官僚政治,“從理論上講,,往往是如此 :第一,,所盡的責任,,減至最小限度,。第二,,所得的利益,擴充至最大限度,?!缘《韬拓澪郏耸枪倭烹A級的本性”,?!肮倭藕兔癖姷睦妫翘幱谙喾吹牡匚坏??!薄熬魉幍牡匚唬环矫婀倘淮硪蝗艘患抑健忠环矫?,則亦代表人民的公益,,而代他們監(jiān)督統(tǒng)治者階級?!本髋c民眾處在利益的兩極,,民本思想針對的是防止中飽階層的形成。反對中飽官僚集團欺上壓下,,是專制體制反腐敗的重要任務(wù),。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廉政意義及其局限性都在于此。恰如此,,民本思想成為約束官僚集團政治行為的一個準繩,。西漢思想家賈誼將以民為本視為國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準則 :“聞之于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國以為本,,君以為本,吏以為本,。故國以民為安危,,君以民為威侮,吏以民為貴賤,。此之謂民無不為本也,。”
在政治實踐中,,民本思想首先要求官吏關(guān)注民生,。“民者,, 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凡屬把發(fā)展民生作為要務(wù)的官吏都受民擁戴,,也為朝廷贊賞。例如,,西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賑災(zāi)民、選良吏,、施教化,、勸農(nóng)桑,治理升平,,后被《漢書》列為第一循吏,。
民本思想要求官僚順應(yīng)民心、懲惡揚善,?!笆ト藷o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民眾的意志彰顯社會的善惡,是行政的主要依據(jù),。
唐朝宰相狄仁杰為官,,不媚上、不阿貴,,始終保持體恤百姓的本色,,做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諸多案子,,沒有一人上訴申冤,,后被稱之為“唐室砥柱”。
民本思想還體現(xiàn)于官員執(zhí)政價值追求方面,。北宋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南宋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清代黃宗羲“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晚清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無不彰顯了民本思想。
隋唐以后,民本思想通過科舉制度注入政治體制之中,,造就了中國古代政治特有的文化氣質(zhì),,形成了一股廉潔政治清流,源遠流長逾千年,,在一定程度上對封建政治腐敗現(xiàn)象起了抑制作用,。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廉政,,在國家層面,,是一種政治文明形態(tài);對官員個人則是一種從政品質(zhì)和風范,。廉政的思想觀念,,伴隨公權(quán)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其相對固定和系統(tǒng)化,,是在我國進入階級社會后,。在幾千年的中國政治思想史上,廉政思想集中表現(xiàn)為八個基本理念,,即:民本,、德治、任賢,、治吏,、法治、勤政,、節(jié)用,、教化。本期重點介紹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
民本觀念是中國古代倡導(dǎo)的根本從政價值理念,。價值觀是思想的靈魂,民本觀念是中國廉政思想的基石,。夏啟廢禪讓建立家天下,,宣揚“有夏服天命”的天命觀。但是,,夏啟的兒子太康即位后就沉迷游樂,,不理朝政,,結(jié)果被放逐。是時,,《五子之歌》諷之曰:“皇祖有訓(xùn),,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這是關(guān)于民本思想的第一次吶喊,。夏商繼亡,,西周汲取前兩朝政治教訓(xùn),提出“敬德保民”,、“以德配天”,,所謂“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薄F渲小暗隆卑ň刺?、 敬宗,、保民三方面,尤其要“懷保小民”,,舍此難保天祚,。春秋戰(zhàn)國的動蕩,彰顯了民心向背的力量,?!百F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唯人是保,,而利于主,國之寶也”,。于是,,孔子提出了庶民,、富民,、教民的仁政思想。孟子繼而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的政治秩序理論,要求統(tǒng)治者要有“憂民之憂”及“與民同樂”的思想境界,,要有解民于“倒懸”的政治作為,,要建立“恒產(chǎn)”的產(chǎn)權(quán)制度保障民生,。荀子則更進一步提出“天之生民,非為君也 ,;天之立君,,以為民也”的立君為民權(quán)力觀,先秦民本思想基本形成,。
先秦民本思想具有通過制民鞏固君權(quán)的政治立場,。孔子講仁政,,要富民,、教民,歸根到底是為了使民,??鬃诱f:“百姓足, 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民眾是國家的經(jīng)濟基礎(chǔ),??鬃佑终f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卑衙癖娍醋鍪菄业能娛禄A(chǔ)??鬃舆€說:“君子學(xué)道則愛人,,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闭J為民眾是國家的政治基礎(chǔ),。儒家講教化,但是它極其明確的立場卻在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薄熬撸垡?,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边@都是講君主是為治主體,民眾是治理客體,,客體是基礎(chǔ),,搞得不好客體就要顛覆主體。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封建專制制度在全國最終確立起來,。應(yīng)該說,封建君主政治正是植根于民本思想,,上述政治立場才把它作為治國的策略思想,。董仲舒發(fā)現(xiàn)了這一奧妙所在,指出“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國受命于君”,“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體也”,。
漢武帝欣賞君權(quán)天授原則基礎(chǔ)上的民本思想,,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民本思想進入主流意識形態(tài),,奠定了君主集權(quán)制民的基石,也派生出天子與官僚都要“愛民如子”的廉政蘊含,。
民本思想也適應(yīng)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政治治理的轉(zhuǎn)型,,它的產(chǎn)生恰好伴隨著世卿世祿制度到封建官僚制度的轉(zhuǎn)變。世卿世祿制度的終結(jié),,統(tǒng)治主體代之以官僚集團,。關(guān)于官僚政治,“從理論上講,,往往是如此 :第一,,所盡的責任,,減至最小限度,。第二,,所得的利益,擴充至最大限度,?!缘《韬拓澪郏耸枪倭烹A級的本性”,?!肮倭藕兔癖姷睦妫翘幱谙喾吹牡匚坏??!薄熬魉幍牡匚唬环矫婀倘淮硪蝗艘患抑健忠环矫?,則亦代表人民的公益,,而代他們監(jiān)督統(tǒng)治者階級?!本髋c民眾處在利益的兩極,,民本思想針對的是防止中飽階層的形成。反對中飽官僚集團欺上壓下,,是專制體制反腐敗的重要任務(wù),。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廉政意義及其局限性都在于此。恰如此,,民本思想成為約束官僚集團政治行為的一個準繩,。西漢思想家賈誼將以民為本視為國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準則 :“聞之于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國以為本,,君以為本,吏以為本,。故國以民為安危,,君以民為威侮,吏以民為貴賤,。此之謂民無不為本也,。”
在政治實踐中,,民本思想首先要求官吏關(guān)注民生,。“民者,, 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凡屬把發(fā)展民生作為要務(wù)的官吏都受民擁戴,,也為朝廷贊賞。例如,,西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賑災(zāi)民、選良吏,、施教化,、勸農(nóng)桑,治理升平,,后被《漢書》列為第一循吏,。
民本思想要求官僚順應(yīng)民心、懲惡揚善,?!笆ト藷o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民眾的意志彰顯社會的善惡,是行政的主要依據(jù),。
唐朝宰相狄仁杰為官,,不媚上、不阿貴,,始終保持體恤百姓的本色,,做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諸多案子,,沒有一人上訴申冤,,后被稱之為“唐室砥柱”。
民本思想還體現(xiàn)于官員執(zhí)政價值追求方面,。北宋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南宋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清代黃宗羲“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晚清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無不彰顯了民本思想。
隋唐以后,民本思想通過科舉制度注入政治體制之中,,造就了中國古代政治特有的文化氣質(zhì),,形成了一股廉潔政治清流,源遠流長逾千年,,在一定程度上對封建政治腐敗現(xiàn)象起了抑制作用,。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責任人編輯:實習生,、朱書緣
- 標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