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滿意,為什么不容易做到,?
《國家治理周刊》
原標題:讓群眾滿意,,為什么不容易做到,?
不是群眾要求高,不是群眾問題“刁”,,而是我們沒有認清群眾工作新規(guī)律
要敢于揭短亮丑,,把關注點聚焦到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把整改措施剛性化
努力在群眾“最盼”上贏民心,,在“最急”上見真情,,在“最怨”上改作風
編者的話:
近期,本刊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許多工作在基層一線的領導干部喜歡探討這樣一個問題:群眾工作為何越來越難做,?群眾不通情達理了,群眾更“挑剔”了,,對干部不領情了……這些都讓一些基層干部大發(fā)感慨,。新形式下的基層群眾工作亟需走出“群眾不滿意、干部抱怨多”的怪圈,。
讓群眾滿意,,為什么不容易做到?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圍繞群眾滿意這一主題,,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新思路、新辦法,?!秶抑卫怼分芸庉嫴垦埥K省如東縣、山東省萊州市,、江蘇省如皋市三個典型地區(qū)的主要領導干部談談各自的實踐感言,。
是群眾要求高,還是我們沒做好,?
中共如東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詹立風
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干部,對于一些干部提出的“群眾工作難做,、基層干部難當”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看法:不是群眾要求高,不是群眾問題“刁”,而是我們沒有認清群眾工作新規(guī)律,,習慣于用傳統(tǒng)的強制性手段對待群眾,,對群眾的需求了解得不夠透徹,紙上談兵多下馬服務少,,難以與群眾心貼心,。
大門敞開:干部的工作方式要適應新變化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聽到一些領導干部抱怨聽不到真話,、找不著問題,、抓不住要害。為什么會這樣,?一個重要原因是“門”開得不夠大,,甚至“門”根本就沒打開,群眾的聲音傳不到,,尖銳的意見聽不到,,群眾的真正需求就摸不準。
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拉開序幕后,,我們在工作上提前準備,,變被動為主動,特別是在“開門”,、“開大門”上作出了有效的探索實踐,。縣人大牽頭組織了“百名代表回選區(qū)”活動,,先后召開座談會96場,,走訪、回訪群眾1500多名,,最后整理出了156條意見建議,。縣政協(xié)組織開展的“民主評議”活動,,收到意見,、建議達134 條,涉及7大類30個方面,??h委組織部分赴縣級機關、鎮(zhèn)(區(qū)),、企業(yè),廣泛收集黨員干部“四風”問題的具體表現(xiàn),,共梳理出23條帶有共性的意見建議,。縣紀委、縣委督查室對縣級機關,、鎮(zhèn)(區(qū))作風建設情況進行常態(tài)化的明查暗訪,,共查找和梳理出群眾反映強烈的13個突出問題。
能不能敞開大門,、把門開大,,對基層落實教育實踐活動的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知道群眾要什么,,我們才能確定做什么,,所以一定要把大門敞開,讓群眾進得來,; 把心沉下來,,認真聽、虛心接受意見,,讓群眾來評頭論足,,這樣才能聽到真心話、找到真問題,,并進一步集中研究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和措施,。
“四馬作風”:真抓實干為民排憂解難
基層干部直接和群眾打交道,言行舉止,、點滴表現(xiàn),,群眾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光能聽意見、找問題還不夠,,最終還是要解決問題,。
此次活動中,我們確定了一個貫穿始終的原則,,就是服務民生,,為群眾解決最實際的問題,決不來虛的,、不空喊口號,。在全縣范圍內(nèi),我們擬定了一份“百千萬”工程工作目標責任清單——“縣級領導領辦百件實事,,機關單位優(yōu)化千項服務,,縣鎮(zhèn)干部幫聯(lián)萬名群眾”,與之對應的是“馬上辦,、馬上干,、馬上落實、馬上解決”的“四馬作風”,遇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決不拖沓,。例如,,危房改造、助學就業(yè),、醫(yī)療救助,、惠民補助、結對幫扶,、扶貧幫困等“八大核心工程”是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們所有黨員干部最先考慮的問題。遇到這些問題,,往往是主要領導親自抓,、多部門聯(lián)動,給群眾最大的實惠,。
實踐告訴我們,,做好群眾工作說難也不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盼群眾之所盼,常換位思考,,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抓起,,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改起,從群眾最期盼的事情做起,,靠解決問題的實際效果說話,。真抓實干, 為民排憂解難,,問題解決好了,,群眾滿意度就隨之提升,我們黨員干部自然而然地就贏得了支持和信任,。
基層工作如何讓群眾更滿意
中共萊州市委書記 李 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強調,,要“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著力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真正讓群眾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眾滿意的實效”,。對基層工作而言,,必須從思想認識,、制度機制、工作作風,、載體方式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改進,切實提高群眾工作滿意度,。
樹立現(xiàn)代執(zhí)政理念,,明確群眾工作“為了誰”
只有明確“為了誰”的立場問題和“依靠誰”的力量來源問題,才會把領導職務看成為民服務的平臺,、工具,,把“讓群眾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落腳點和最高標準,,才會真正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踐證明,拋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大包大攬的做法,真正樹立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的現(xiàn)代執(zhí)政理念,是提高群眾對黨和政府各項工作滿意度的前提,。
創(chuàng)新制度機制建設,,確保群眾工作常態(tài)化
強烈的問題意識促使萊州市把注意力聚焦到群眾不滿意的地方上,用問題倒逼工作的改進,。2013年初,,萊州市委市政府探索設立“市委讓群眾滿意工作辦公室”(下稱“滿意辦”),牽頭化解群眾“不滿”,,讓群眾參與決策,,實現(xiàn)讓群眾滿意工作由臨時性突擊向常態(tài)化運行轉變?!皾M意辦”通過網(wǎng)絡,、電話、來信,、來訪等各種渠道收集民意,,責成并督促相關單位解決問題;探索建立“群眾不滿意問題”月評機制,,做到群眾滿意與否與干部考核掛鉤,。這種以群眾滿意為中心的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機制,,使廣大黨員干部真心實意與群眾做朋友,、為群眾辦實事。
轉變作風辦好實事,,力求群眾工作長效化
作風方面的頑疾歸根結底要靠制度來祛除,,萊州市從教育養(yǎng)成、制度建設,、監(jiān)督機制等方面著手,,建立健全改進作風的長效機制,加大對各易腐敗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力度,,對各種違法違紀案件嚴懲不貸,。此外,還要求領導干部定期深入村莊社區(qū),、項目一線,,實行“雙崗雙責”,確保群眾想法隨時掌握,、群眾困難隨時解決,;組織市鎮(zhèn)黨員干部到社區(qū)、農(nóng)村等基層支部報到,,利用“八小時”之外參與基層組織活動,,落實群眾工作職責。
增強公共服務合力,,實現(xiàn)社會治理多元化
改變以往黨委政府提供服務,、群眾被動接受的局面,搭建平臺載體,,把民聲第一時間傳遞給相關部門,,督促整改落實,將民意轉化為市委市政府的決策依據(jù),,使制定服務政策更稱民意,、得民心。改變單純依靠行政性手段進行的具體式服務,,推動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嘗試與科技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社會福利組織,、慈善機構,、志愿者隊伍等合作,提供全方位,、無縫隙的服務,,增強公共服務合力。
群眾是誰,?我是誰,?
——轉換角色的基層工作方法論
中共如皋市委副書記,、市長 陳曉東
“把別人當成自己,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边@是一句佛家禪語,。在基層工作實踐中,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要求我們轉變角色定位,,務實為民辦事。
把自己當群眾,,學會傾聽呼聲,。群眾呼聲往往反映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要想掌握第一手資料,,自己必須培養(yǎng)樸實無華,、熟諳農(nóng)事的“農(nóng)民”、“村干”特質,,嘴里說的是“地方話”,,身上帶的是“土腥味”,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困難當成家事,,努力做到“五體投地”。
把群眾當自己,,維護切身利益,。對群眾合理的訴求,千方百計,、竭盡全力辦實辦好,,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對群眾不盡合理或一時難以解決的需求,,進行換位思考,,反思工作思路。
把群眾當群眾,,汲取智慧力量,。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zhàn),,我們要善做科學發(fā)展的有心人,,甘當小學生,放低身段,、放下架子,,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立足工作學,,盯著困難學,圍繞問題學,,拜群眾為師,,讀好基層工作的無字之書。
把自己當自己,,解決實際問題,。扎實做好民生實事的“加減法”,努力在群眾“最盼”上贏民心,,在“最急”上見真情,,在“最怨”上改作風。在民生改善上多做文章,,在群眾少跑路,、少負擔、少煩心上下功夫,,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善于從細節(jié)上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編輯點評:
從如東縣強調“四馬服務”到萊州市成立“滿意辦”再到如皋市的“轉換角色”方法論,地方領導干部找到了切合本地實際的“招數(shù)”和“套路”,。有了路子好打拳,、見招拆招解難題——無他,唯實干爾,。一個以群眾需求為出發(fā),、以群眾滿意為到達的實踐命題,必然以實干精神貫穿始終,。
責任人編輯:萬鵬,、謝磊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