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趕考”,,歷史關口風高浪急
《習近平復興中國》
【圖書簡介】《習近平復興中國》由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毛澤東傳》作者羅斯·特里爾主編,,美國時代出版公司于2016年9月初出版,。該書圍繞中國未來30年將呈現怎樣的發(fā)展走勢、中國將與世界展開怎樣的互動這兩大主題展開,,明確提出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的歷史使命是領導中國完成三大治理,,即執(zhí)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全球治理;規(guī)避兩大陷阱,即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實現一大跨越,,即從發(fā)展中國家向發(fā)達國家的跨越,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該書詳細解析了習近平總書記為完成這一艱巨歷史使命而展開的戰(zhàn)略布局,,深度分析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重大決策的出臺背景、施政邏輯和執(zhí)政風格及特點,,對世界輿論關注的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執(zhí)政黨建設、中國軍改,、司法改革,、反腐敗斗爭、生態(tài)重建,、中國的全球治理方案等等,,都進行了前瞻性分析和預判。
擁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猶如浩蕩激流,,幾經浮沉,,百轉千回,如今走到了“歷史三峽”的緊要關頭,。一方面,,中國從來沒有如此接近重返世界之巔的民族復興夢想;另一方面,又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風險和挑戰(zhàn),。肩負著領航中國實現“中興盛業(yè)”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習近平,,站在歷史的大分水嶺上,,正在經受著艱巨的考驗。
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執(zhí)政團隊的歷史使命,,概而言之就是要完成三大治理,,即執(zhí)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全球治理;規(guī)避兩大陷阱,,即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實現一大跨越,,即領導中國朝著現代化強國方向堅定邁進,,為打破中國的治亂循環(huán)周期律找到新路徑,引領中國實現從發(fā)展中國家向中等發(fā)達國家的歷史性跨越,。
擁有近14億人口的中國,,在21世紀上半葉的夢想與拼搏,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命運,。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國共產黨正在率領偉大的中國全力跨越歷史,,這將是展示人類雄心和智慧的無與倫比的壯麗沖刺,值得全世界屏息以待!
當前的人類社會,,已經走到了一個數千年以來從未遇到的歷史分水嶺上,。這個重要的歷史關頭,被國際學界普遍稱為“巨變時代”,。一方面,,人類熟悉的歷史坐標正在迅速消失,一批原本強悍的大國正在逐漸迷失自己的航標,。另一方面,,人類社會過去認為當然的歷史趨勢正在出現重大反轉,一批新興的歷史力量正在強勢崛起,。
《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曾經這樣描述當今世界與時代的主題:如果再過幾百年,,我們回頭來看21世紀前10年人類的歷史,便會發(fā)現這期間真正重要的歷史事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決定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弗里德曼所說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用中國官方的表述,,其實就是堅持走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堅定地以和平發(fā)展的方式向民族復興的目標邁進。
很顯然,,中國能否堅持走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中國能否發(fā)展成為21世紀引領人類和平與進步的新生力量,是關系到全世界前途與命運的重大主題,也是21世紀上半葉中國領導人面對的最大歷史課題,。
對于中國復興的歷史意義,,著名政治學者、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朱云漢這樣描述:“中國興起是撼動當前全球秩序的最重要的轉型力量之一,,必將成為21世紀全球秩序重組的主導力量之一,,而中國發(fā)展模式的出現,更深遠影響著人類的未來,?!?/p>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生前曾對中國的復興寄予厚望:如果中國能夠在社會和經濟的戰(zhàn)略選擇方面開辟出一條新路,那么它也會證明自己有能力給全世界提供中國與世界都需要的禮物,。
站在全球的視角,,中國是人類社會走到歷史關頭的重要決定性力量,中國對全人類命運肩負的責任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
時空坐標下的中國改革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之后,全世界的觀察家都注意到,,中國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關口,。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工業(yè)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中國還是聯合國創(chuàng)始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但是,,中國又是世界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人均GDP位居世界80位之后,,仍然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其內部不同區(qū)域間的發(fā)展差距巨大,自然資源環(huán)境承載量也已達到極限,,同時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富先老國家,。中國將實現全面小康與全面實現現代化目標的時間鎖定在2021年與2049年,這就意味著中國將西方世界近500年來的現代化發(fā)展進程壓縮到100年內完成,,同步實現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信息化和制度現代化,,剩下的時間十分緊迫,。
在西方歷史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卡夫丁峽谷”(Caudine Forks)理論,。公元前321年,,薩姆尼特人在古羅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峽谷擊敗羅馬軍隊,,并迫使羅馬戰(zhàn)俘從峽谷中用長矛架起的形似城門的“牛軛”下通過,借以羞辱戰(zhàn)敗的羅馬軍隊,。后來,,人們就以“卡夫丁峽谷”來比喻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關口,并引申為人們在謀求發(fā)展時所遇到的極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馬克思曾借用此典故,,提出資本主義只有順利通過“卡夫丁峽谷”,才能走上比較平穩(wěn)的發(fā)展道路,。
殊不知在東方也有一個歷史峽谷理論,,即“歷史的三峽論”。已故著名華人歷史學者,、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館長的唐德剛教授認為,,中國傳統社會要實現向現代社會的轉型,就好比長江通過險惡的三峽,,必然是艱險萬分的,,能否渡過這一驚濤駭浪,決定中國能否走上復興坦途,。渡過歷史的三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高度的智慧及技巧,稍有不慎,,將使得這個進程無限期的延長,,這恐怕也是國人所不愿見的”。
中國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開始,,進入驚險的“歷史三峽”入口,,到21世紀上半葉,終于走到“三峽的最驚險處”,。一方面,,中華民族史無前例地接近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另一方面,中國又面臨極為復雜艱巨的挑戰(zhàn),,未知的風險前所未有,。
眾多國際政治大家都承認,21世紀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最大變化將是中國的崛起,。早在1997年,,世界銀行就在其發(fā)表的《2020年的中國》中預言,中國在21世紀將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強國,。
但誰也不能否認,,中國的崛起之路風險巨大、挑戰(zhàn)如山?!洞髧d衰》的作者保羅·肯尼迪曾明確指出:在當代世界主要大國的競爭中,,“中國是一個遲到者,經濟最窮且競爭條件最差”,。
美國戰(zhàn)略分析家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一書中詳細陳述了中國崛起的困難之大:“任何諸如此類關于‘中央王國’必然復興而成為主要的全球性大國的預測都存在種種缺陷,。……有人不久前就犯過這種錯誤,。他們預言日本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并且預言日本必將成為新的超級大國?!F在,,那些聲稱并且害怕中國必然會成為世界大國的人正在犯著同樣的錯誤?!?/p>
布熱津斯基等戰(zhàn)略分析家認為,,中國在21世紀實現和平崛起至少有四大障礙:一是經濟能否繼續(xù)快速增長;二是政治能否穩(wěn)定;三是即使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從人均來看中國仍然是窮國;四是中國面臨的地緣政治環(huán)境十分惡劣,,以美國,、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為代表的“島鏈同盟”不可能坐視中國崛起,必將給予強力遏制,。
對于21世紀特別是第二個十年面臨的復雜形勢和巨大困難,,中國共產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也毫不諱言地作出了這樣的表述:
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發(fā)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xù)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產業(yè)結構不合理,農業(yè)基礎依然薄弱,,資源環(huán)境約束加劇,,制約科學發(fā)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任務艱巨;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yè)、社會保障、醫(yī)療,、住房,、生態(tài)環(huán)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zhí)法司法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一些領域存在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一些干部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不強,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奢侈浪費現象嚴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fā)多發(fā),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進一步認真加以解決,。
比這些困難更加難以把握的考驗還包括巨大的安全風險,。習近平在主持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曾經集中列舉了11個安全方面的風險課題——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tài)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這其中既有國土安全問題又有國民安全問題,既有傳統安全問題又有非傳統安全問題,。
站在歷史的坐標上看,,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改革前行的壓力巨大,,而且與日俱增,。
中國在經歷30多年的改革開放后,,解決了許多舊的矛盾和問題,也積累和產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問題,。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早在1993年就曾預言:“過去我們講先發(fā)展起來,,現在看,發(fā)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fā)展時少,?!?/p>
執(zhí)政者的使命,就是要根據新的世情,、國情,、黨情,有效解決國家和民族發(fā)展中的突出問題和矛盾,,克服困難,,實現既定目標。執(zhí)政成功與否,,主要也體現在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上,。
當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新一屆執(zhí)政團隊接過方向舵之后,中國這艘巨輪面臨著極為復雜的世情,、國情和黨情,,許多矛盾和問題是前所未有的??偟膩砜?,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和矛盾有六個。
一是經濟結構轉型陣痛,,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結構轉型是中國經濟改革的一個老大難問題。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2015年在一次演講中曾經痛切地指出,,1995年我們提出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后來改成經濟發(fā)展方式轉型,到現在整整20年,。這是第九個五年計劃規(guī)定的,,但是至今沒有實現。它的核心就是要轉變增長動力,,或者實現增長的源泉因素,。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核心,就是讓中國經濟增長從依靠資源消耗和資金投入為主轉變?yōu)橐砸揽靠萍紕?chuàng)新和人力資本提升為主,。聯合國的研究也發(fā)現,,中國從農業(yè)國家向工業(yè)強國的轉變讓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guī)模消耗資源,。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曾在報告中提醒說,,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已經付出了巨大代價:資源的快速枯竭和環(huán)境的大范圍退化,。聯合國副秘書長阿希姆·施泰納在報告中說:“中國經濟幾十年來的快速增長增加了對國內外自然資源的需求,需求之大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雖然經濟增長讓不計其數的人擺脫了貧困,,但這也帶來了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難題?!彪S著世界金融危機日益加劇,,中國經濟三期疊加的矛盾進一步凸顯——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造成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經濟下行壓力急劇增大,。如何保持正常區(qū)間的經濟發(fā)展速度,,保證全面小康經濟增長目標的如期達成,同時縮短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盡快使新的增長動能擔當重任,,就成為習近平執(zhí)政團隊的頭號經濟難題。
二是貧富差距拉大,,脫貧任務艱巨,。防止兩極分化,解決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鄧小平曾明確表示,“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徹底失敗了”,。他還說過,“即使51%的人先富起來了,,還有49%,,也就是6億多人仍處于貧困之中,也不會有穩(wěn)定”,。貧富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重大政治問題。中國歷朝歷代陷入治亂交替的惡性循環(huán),,無一例外都與“富者良田千頃,,貧者無立錐之地”有關。中國改革開放用30多年時間讓6億多人脫離貧困,,這是人類發(fā)展史上的壯麗詩篇,。但是,這30多年也造就了西方資本主義用300年才造就出來的巨富群體,。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fā)表的一項報告表明:當今中國收入最高的1%家庭擁有全國1/3的財富,,收入最低的1/4家庭只有1%,。這一數字或許還有不夠準確的地方,但截至2014年,,按照現行標準,,中國還有7017萬貧困人口,中國農村居民中約7.2%尚未脫貧,,他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2300元,,也就是說每天的收入不到1美元。幫助這7000萬人脫離貧困,,讓全體人民擺脫絕對貧困狀態(tài),,這是一道世紀考題。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2015年在美國媒體發(fā)表的題為《貧窮依舊是中國的頭號敵人》的文章指出:如何讓中國現有7017萬年收入在360美元以下的貧困人口脫貧,,是中國與“小康社會”之間的最大障礙,。貧困才是中國的頭號大敵。對中國貧困問題的客觀認識,,足以讓人悚然而驚,,也讓那些頭腦發(fā)熱的人不得不為好高騖遠的目標降溫??s小基尼系數,,讓先富的人帶動后富的人,并且?guī)椭胸毨Ь€以下的人口全部在2020年前擺脫貧困,,這是習近平執(zhí)政團隊治國理政的又一道嚴峻考題,。
三是反腐敗形勢嚴峻,維穩(wěn)問題突出,。新中國成立不久,,毛澤東和中國的歷史學家談話時就說過:“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如果臣下一個個都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而國家還沒有辦法治理他們,,那么天下一定大亂,,老百姓一定要當李自成。國民黨是這樣,,共產黨也會是這樣,。”中國共產黨取得執(zhí)政地位以來,,面臨著掌權執(zhí)政,、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多重考驗,,對于如何清廉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科學執(zhí)政和民主執(zhí)政,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和制度安排,。當前,,一些腐敗分子貪腐的胃口之大、數額之巨,、時間之長,、情節(jié)之惡劣,都讓民眾瞠目結舌,,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塌方式腐敗”,。官員隊伍中出現的消極腐敗是導致群體性事件高發(fā)的一個重要原因。有統計顯示,,中國國內發(fā)生的群體性事件,,2003年是6萬起,2008年就升至12萬起,,2009年更是達到23萬起,。對于從嚴治黨和反腐敗,人們的認識并不統一,,有人認為“反腐敗亡黨,、不反腐敗亡國”,還有人甚至把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與反腐敗力度加大扯在一起,,認為反腐敗會影響經濟發(fā)展,。事實證明,腐敗是執(zhí)政黨的“心腹之患”,,如果不能及時加以剔除,,中共將面臨亡黨亡國的現實危險。如何解決長期積累下來的脫離群眾,、貪污腐敗和官僚主義等深層次問題,,是擺在習近平執(zhí)政團隊面前最為現實的尖銳矛盾,也是一場決定改革開放前途命運,、生死存亡的斗爭,。
四是人口老齡化嚴重,資源,、環(huán)境,、生態(tài)遭遇瓶頸式難題。中國執(zhí)行了30年最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解決了人口過快增長的問題,,但也出現了人口的結構性矛盾,,人口年齡結構失調,老齡化疾速來臨,,人口性別比例失衡男多女少,,人口紅利面臨終結。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fā)布數據指出,,截至2014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1億,占總人口的15.5%,,這其中有將近4000萬人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到2035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會進一步增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坦言,,目前中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已達到14.9%,,2020年將達到19.3%,2050年將達到38.6%,,但與此同時,,勞動人口絕對數在下降,與之相關聯的就是撫養(yǎng)比,,目前職工養(yǎng)老保險的撫養(yǎng)比是3.04∶1,,也就是三個人養(yǎng)一個人,2020年將下降到2.94∶1,,2050年將下降到1.3∶1,,養(yǎng)老金待遇剛性增長,收支面臨巨大壓力,。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資源和環(huán)境壓力倍增,多項重要指標瀕臨極限,。以水資源為例,,中國是全世界13個貧水國家之一,人均占有水量僅為2400立方米,,居世界第109位,。然而工業(yè)化又造成可用水資源的減退,在2000年至2009年間,,中國可用水資源量減少了13%,。三分之二的城市和3.2億農村人口面臨安全水源匱乏問題。由于地表水被污染,人們越來越多地開采地下水,,導致地下水消耗過量,,地表塌陷。中國的環(huán)境壓力之大前所未有,,2013年1月的一場霧霾,,幾乎籠罩三分之一的國土,74個重點監(jiān)測城市過半爆表,。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壓力構成了強大的倒逼壓力,。
五是文化價值觀混亂,,國家軟實力薄弱,。在人類歷史上,,大國興衰更替是不可避免的歷史法則,其中一個重要的決定性力量就是思想文化的力量,。在世界歷史上,,中國并不是最古老的國家,也不是領土最大的國家,,但中國卻是唯一保持文明傳統延續(xù)不斷的國家,,今天的中國人閱讀幾千年前的文化典籍,猶如與先人當面對話,,靠的就是中華文化的力量,。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與其說中國是一個政治實體,不如說是一個文明實體,。這種可貴的文化價值幫助中國人度過黑暗的長夜,,維系了民族的血脈。但近代以來,,中華文化盛極而衰,,外來文明對古舊的中華帝制構成了致命威脅,野蠻的堅船利炮更是將文明的王冠打翻在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市場自身的弱點及其消極影響,更是令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喧囂塵上,。思想上的滑坡已經成為中國社會最嚴重的問題,缺乏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yè)觀和財富觀,必然造成社會道德失范,。中國社會文化價值觀紊亂,,民族精神受到侵蝕,文化建設和信仰建設跟不上全面改革的需要,,也支撐不起民族復興的需求,,理想信念弱化、價值觀缺失,、道德素質下降,、文化創(chuàng)造力不足、國家文化軟實力與領導型大國地位不相稱,,如此等等,,都會造成執(zhí)政黨和民眾思想信仰“缺鈣”,甚至有可能被敵對勢力“不戰(zhàn)而勝”,。
六是中美關系進入高度敏感期,,國際環(huán)境不確定性因素顯著增多。當中國站上世界經濟總量亞軍的領獎臺時,,“世界冠軍”美國的眼神不可避免地起變化了,。美國在世界“經濟冠軍”的臺上已經穩(wěn)坐了100多年,而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勁對手,,其心態(tài)的復雜自不待言,。中美之間不但是經濟上的競爭對手,兩國的社會制度,、文明傳統,、基本價值觀和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都存在結構性矛盾。中國歷經一個多世紀的犧牲和奮斗,,絕對不愿意再做任何國家的附庸或者跟班,,更不可能拋棄傳承幾千年的文明傳統去與他國完全接軌。獨立自主選擇國家發(fā)展道路是中國人民和中國領導人不容置疑的選擇,。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繼承的是以大英帝國為導師的霸權遺產,其對世界格局的構想是建立在以美國為首的雁行隊列的基礎上的,,對權力的排他性選擇也是美國社會難以舍棄的慣性思維,。中美的正面競爭,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國競爭,,其敏感性和復雜性世所罕見,,并且在極端情況下,還有從高溫度競爭向高烈度沖突演化的可能性,。除了要應對美國的猜疑,、遏制、打壓或者拉攏之外,21世紀上半葉中國所處的周邊環(huán)境也不容樂觀,。曾經的東亞霸主日本不會甘心就此沉淪,,必然會有激烈反撲。受民族主義情緒綁架的印度,,與中國有領土爭端,,加上西方列強唆使,也有意與中國一爭短長,。越南,、菲律賓等在南海不斷挑釁,朝鮮半島更是是非不斷,,甚至有“核爆炸”的危險,。已經受到削弱的俄羅斯尚未脫困,前路不明,,一個過于瘦弱,、局勢不穩(wěn)定的俄羅斯并不符合中國利益。中亞,、中東,、西亞,、非洲動蕩不定,,中國的重要經濟合作伙伴歐洲經濟不景氣,民心浮躁,。國際金融危機還在深化蔓延,,世界經濟復蘇前景黯淡,分裂勢力和恐怖勢力威脅中國安全,。這些對于中國的和平崛起都是不確定性因素,。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和合作,需要更加高超的智慧,,也需要強大的綜合國力支撐,,中國領導人必須精心謀劃。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習近平對中國改革的命運具有清醒認識,,他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中對歷史關口上的改革難度說得非常清楚,,中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qū),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不斷把改革推向前進。
新一輪“趕考”,,誓言錚錚擲地有聲
在中國共產黨的話語體系中,,有一個很有中國特色的詞語,叫“趕考”,。
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奮斗史,,就是一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超越自我的“趕考”史。
“趕考”的典故,,來源于新中國第一代領袖毛澤東,。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從西柏坡移駐北平,,毛澤東形象而深刻地將此比喻為進京“趕考”,。中國共產黨全面執(zhí)政后,如何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如何跳出“勝利—驕傲—腐敗—滅亡”這個支配了中國幾千年始興終亡的歷史周期律,,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黨人,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開始了從理論和實踐上艱辛探索的歷程,。
1949年全國革命勝利在即,,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沒有陶醉于即將到來的勝利,而是反復思考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為人民長久執(zhí)政,、執(zhí)好政這一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在河北西柏坡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分析了革命勝利后,,黨內可能產生“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并尖銳指出,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在拿槍的敵人面前不愧為英雄的稱號,,但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針對“四種情緒”和“糖衣炮彈”,,毛澤東在這個重大歷史轉折關頭冷靜地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拔覀儾坏朴谄茐囊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在這次會議上,,根據毛澤東的提議,,黨內還做出六條規(guī)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與馬恩列斯平列。
在毛澤東告別西柏坡進京“趕考”64年后,,2013年7月11日至12日,,已經擔任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職務的習近平再次來到西柏坡,重溫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趕考”的歷史情懷,。
在西柏坡紀念館內,,習近平在毛澤東當年提議的“六條規(guī)定”前久久駐足,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前定下的規(guī)矩——佇立展板前,,習近平一一對照著說:“不做壽,,這條做到了;不送禮,,這個還有問題,,所以反‘四風’要解決這個問題;少敬酒,現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少拍掌,,我們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這一條堅持下來了;第六條,,我們黨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習近平在與當地干部群眾舉行的座談會上,,再一次就“趕考意識”作了解讀: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際,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鄭重提出“兩個務必”,,是經過了深入思考的,。這里面,包含著對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治亂規(guī)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也包含著對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
這是習近平的客觀分析——他表示,中國共產黨要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就要靠頭腦清醒,靠保持“兩個務必”,。
習近平最后表示:“從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正在征程中?!荚嚒栽诶^續(xù),,所有領導干部和全體黨員要繼續(xù)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yōu)異的答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接過了黨,、國家、人民交給我們的沉甸甸的接力棒,,我們一定要接好這一棒,。”
- 標簽:
下一篇: 三大治理 中國領導人的歷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