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之江新語》文章選登(十八) 習近平之江新語:多讀書修政德 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授權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黨新聞網(wǎng)獨家發(fā)布)
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
(二○○五年二月四日)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內思想斗爭的銳利武器,也是領導干部管好自己的有效方法。現(xiàn)在,,黨內批評總是要在一定的場合內進行,而“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評則與我們個人如影隨形,是最及時,、最管用的思想武器。我們常講,,領導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這“四自”要求,就是對自我批評的要求,。尤其是省級領導干部受黨教育多年,,在黨性修養(yǎng)上更應有“響鼓不用重錘敲”的自覺性。要經常警示自己,,不斷反省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地把自己置于黨組織和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及時檢查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點,,時刻不忘省級領導干部是黨和政府形象的“化身”,是群眾認識和評價我們黨的“窗口”,,也是其他黨員和干部心目中的“標桿”,,必須管好自己,同時管好親屬和身邊的工作人員,。
多讀書 修政德
(二○○六年二月十七日)
我們國家歷來講究讀書修身,、從政以德。古人講,,“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讀書即是立德”,,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傳統(tǒng)文化中,讀書,、修身,、立德,不僅是立身之本,,更是從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要不斷加強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黨性修養(yǎng),,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做到為政以德,、為政以廉、為政以民,。
“為政之道,,務于多聞?!蔽覀兊奈幕瘋鹘y(tǒng)中包含了豐富的廉政文化理念和文化實踐,。要修煉道德操守,提升從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習,,讀書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諸實踐,。廣大黨員干部要養(yǎng)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使讀書學習成為改造思想,、加強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成為凈化靈魂,、培養(yǎng)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真正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識、一切廉潔的文化入腦入心,,沉淀在我們的血液里,,融匯到我們的從政行為中,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蝕,、永不沾,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求知善讀 貴耳重目
(二○○六年三月一日)
在建設學習型社會,、創(chuàng)新型社會中,領導干部要做學習和實踐的表率,,既要求知善讀,,又要貴耳重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對學習的追求是無止境的,既需苦學,,還應“善讀”。一方面,,讀書要用“巧力”,,讀得巧,讀得實,,讀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書呆子,,不讓有害信息填充我們的頭腦;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讀書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圇吞棗,抓不住實質,,把握不住精髓,。
讀書客觀上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必須聯(lián)系實際,、知行合一,,通過理論的指導,利用知識的積累,,來洞察客觀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古人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尤其是領導干部作決策,、下指示,往往需要大量客觀,、真實,、有效的信息。這就更需要向實踐求知,,善讀社會這部書,,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問計于基層,,問計于群眾,,在耳聞、目見,、足踐之中見微知著,、管窺全豹,獲得真知灼見,,形成正確思路,,作出科學判斷。學之思之,、聞之見之,,領導干部對一方的情況就有了話語權。
講文明興村
(二○○六年四月二十六日)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人是最活躍的因素,,最關鍵的內容,最基本的前提,。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全面的建設任務,,不但要抓硬件,還要抓軟件;不但要有新農村,,還要有新農民;不但要推進經濟建設,,還要推進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其核心就是人,,歸宿也都是人,。美國農業(yè)經濟學家舒爾茨曾經提出一個著名論斷:現(xiàn)代化的過程是“人的經濟價值不斷提高的過程”。這句話的確切含義,,是指在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人通過創(chuàng)造更多的經濟價值提高了自身價值。借用這一理論,,建設新農村也應該是農民的自身價值,、自身素質不斷提高的過程。如果我們改變了農村的外在面貌,,卻沒有改變農民的精神面貌,,那么新農村建設還是在低層次開展。只有在建設農村,、發(fā)展農業(yè)的同時,,用現(xiàn)代文明、先進理念武裝農民,、提高農民,,努力使農民成為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識,、新文化、新精神,、新技能,、新素質、新能力的新型農民,,新農村建設才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和更加長久的活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鑒于此,,我們要把“講文明興村”放到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位置來抓,積極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建立健全培訓農民,、增強素質的長效機制,從而促進農村人口優(yōu)勢向人力資本優(yōu)勢轉變,。
責任人編輯:萬鵬,、謝磊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