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氣
《萬病回春》
一論夾嵐瘴氣,。溪源蒸毒之氣,。其狀血乘上焦。病欲來時,。令人迷困,。甚則發(fā)躁狂妄,。
亦有啞不能言者。皆由敗血瘀于心,。毒涎聚于脾經(jīng)所致。宜
驅(qū)瘴湯
人參 柴胡 黃芩 半夏 大黃 枳殼 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服一兩,。姜、棗煎,??招姆≌?。食后服,。
一論海內(nèi)縉紳。游宦四方,。水土不服,。常用此方。若任兩廣,。尤宜多服,。
理脾卻瘴湯
陳皮(炒) 白術(shù)(去蘆炒) 茯神(去皮木) 黃芩(炒) 梔子(炒) 半夏(姜制各一錢)神曲(炒八分) 山楂肉(一錢) 黃連(姜汁炒) 前胡(各八分) 蒼術(shù)(米泔水浸鹽水炒八分) 甘草(五分)
上銼。生姜煎服,。不拘時,。一日一服?;蜷g日一服,。可免瘴病,。何也,。蒼白二術(shù)去濕。
芩連清熱解毒,。二陳化痰,。楂曲理脾。百病自卻去矣,。更宜戒酒色,。慎起居。
一論四時不正之氣,。寒瘴時氣,。山嵐瘴氣。雨濕蒸氣,?;蛑泻雇赐吕V惺蠲帮L(fēng)吐瀉中濕身重泄瀉?;虿环?。脾胃不和?;蝻嬍惩?。復(fù)感外寒。頭痛憎寒,?;蛲履鎼盒摹P仉跗??;虬l(fā)寒熱。無汗者,。宜藿香正氣散主之,。(方見霍亂)
一論四時傷寒。瘟疫時氣,。及山嵐瘴氣,。寒熱往來?;魜y吐瀉,。下痢赤白?;虺鲞h方,。
不服水土。并治之,。
金不換正氣散
蒼術(shù)(二錢米泔浸) 陳皮(一錢五分) 濃樸(八分去皮姜汁炒) 藿香(三錢) 半夏(二錢湯泡姜汁炒) 甘草(八分)
上銼,。姜、棗煎服,。有濕,。加白術(shù)、茯苓,。名除濕湯,。頭痛。加川芎,、白芷,。潮熱加柴胡、黃芩,??谠镄臒?。加柴胡、干葛,。冷瀉不止,。加木香、訶子肉,、豆蔻,。瘧疾。加常山,、檳榔、草果,。痢疾,。加黃連、枳殼,。去藿香,。咳嗽,。加桔梗,、杏仁、五味子,。喘急,。加麻黃、蘇子,、桑白皮,。身體疼痛。加麻黃,、桂枝,、赤芍。感寒腹痛加干姜,、官桂,。嘔逆。加丁香,、砂仁,。氣塊。加三棱,、枳殼,、檳榔、小茴香,。
極熱,。大便不通,。加大黃、芒硝,。腹脹,。加香附、枳殼,、白豆蔻,。胸脅脹滿。加枳實,、砂仁,、莪術(shù)。兩足浮腫,。加木瓜,、大腹皮、五加皮,。加人參,、茯苓、草果,。名人參養(yǎng)胃湯,。加川芎、官桂,。煎吞安腎丸,。治脾胃肝腎俱虛。風(fēng)入四體,。筋骨緩弱不仁,。仍早晨常服炒黑豆淋酒。
一論傷風(fēng)傷寒,。頭目不清,。如被疫氣所侵之人。少覺頭昏腦悶,。急取嚏之,。毒瓦斯隨散。
永無傳染,。真仙方也,。
救苦散 芎藿藜蘆三。雄芷皂角四,。玄胡牡丹皮,。朱砂為伴侶。一點透玄門,。起死回生路,。有人知此術(shù),。永無傷寒苦。
川芎 藿香 藜蘆(各三錢) 牡丹皮 玄胡索 朱砂(水飛各三錢) 雄黃(水飛) 白芷牙皂(各四錢)
上為末,。用一些兒,。先噙水在口中。以竹筒吹入兩鼻嚏之,。出清涕為佳,。凡畜類受瘟者吹之即愈。
-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