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
《飲食須知》
鯉魚
味甘性平,。其脅鱗一道,,從頭至尾,無大小皆三十六鱗,。陰極則陽復(fù),,故能發(fā)風(fēng)動(dòng)火。同犬肉豆藿食,,令消渴,。同葵菜食,害人,。天行病后及下痢者,、有宿者,俱不可食,。風(fēng)病患食之,,貽禍無窮。服天門冬,、紫蘇,、龍骨,、朱砂人忌食。
鯉脊上兩筋及黑血有毒,。溪間生者,,毒在腦。山上水中生者,,不可食,。炙鯉勿使煙入目,大損目光,,三日內(nèi)必驗(yàn),。鯉魚子合豬肝食,能害人,。勿同雞肉雞子食,。
鯽魚
味甘性溫。同蒜食,,助熱,。同沙糖食,生疳蟲,。同芥菜食,,發(fā)浮腫。同雞雉鹿猴肉及豬肝食,,生癰疽,。服麥門冬者,食之害人,。鯽魚子忌同豬肝食,。
魚
味甘性溫?;拣崃≌?,勿食。
鰣魚
味甘性平,。多食發(fā)痼疾及瘡疥疳疾,。
鱸魚
味甘性平,有小毒,。多食發(fā)瘡腫,,成 癖。勿同奶酪食,。肝不可食,,剝?nèi)嗣嫫ぁV绪|魚毒者,,多飲蘆根汁可解,。
鱖魚
味甘性平,。 刺凡十二,以應(yīng)十二月,。誤梗害人,,以橄欖核磨水,服之可解,。
鰱魚
味甘性溫,。多食令人熱中發(fā)渴,或發(fā)瘡疥,。
鯖魚
味性甘平。作 與服石人相反,。勿與生胡荽,、麥醬、豆藿,、生葵菜同食,。
服術(shù)人忌之。
白魚
味甘性平,。多食熱中生痰,,泥人膈,發(fā)灸瘡,。同棗肉食,,令患腰腹痛。
經(jīng)宿者勿食,,令人腹冷,,炙食亦少動(dòng)氣?;集彴X者勿食,,能發(fā)膿。
回魚
味甘性平,,多食動(dòng)痼疾,。同野豬雉肉食,令人發(fā)癩,。同鹿肉食殺人,。赤目赤須者忌食。
魚
味甘性溫,。多食助火動(dòng)痰,,發(fā)瘡疾。
鯊魚
味甘性平,。多食發(fā)瘡疥,。此魚大者四五寸,,小時(shí)即有子。忌甘草,。
鰷魚
味甘性溫,。此魚長僅數(shù)寸,形狹而扁,,狀如柳葉,,性好群游,多食發(fā)瘡疥丹毒,。
殘魚
味甘性平,。鮮多食令人發(fā)瘡疥及小兒赤游風(fēng)。曬干者名紙魚,。又一種魚,,形似 殘,但喙上多生一針,,功用相同,。
魚
味甘性溫。狀似鰱而色黑,,其頭最大,,俗呼花鰱。鰱之美在腹,, 之美在頭,。其目旁有乙骨,食魚去乙是矣,。多食動(dòng)風(fēng)熱,,發(fā)瘡疥。
鱒魚
味甘性溫,。一名赤眼魚,。多食動(dòng)風(fēng)氣,助濕熱,,發(fā)瘡癤癬疥及痼疾,。
鯇魚
味甘性溫,即草魚,。多食發(fā)諸瘡及濕毒流氣痰核病,。
石首魚
味甘性平。俗名黃魚,。曝干為白鲞,,食之能消瓜成水。又一種黃花魚,,形狀相似,,但色黑耳,。
勒魚
味甘性平。干者謂之勒鲞,。甜瓜生者,,用勒魚骨插蒂上,一夜便熟,。石首鲞骨亦然,。
鯧魚
味甘性平。和生姜粳米煮,,骨皆軟,,其子有毒,食之令人下痢,。
杜父魚
味甘性溫,。狀似鯊而短,尾岐,、頭大,、口闊,,身黃黑有斑,,脊有刺。
患瘡癤者,,忌食,。脊有細(xì)蟲如發(fā),宜去之,。
鱧魚
味甘性寒,,即黑魚。有瘡人不可食,,令瘢白,,食之無益,能發(fā)痼疾,。
鰻鱺魚
味甘,,性微溫,有小毒,。同白果食,,患軟風(fēng),多食動(dòng)風(fēng),。妊婦食之,,令胎有疾。有重三四斤者,、昂頭三寸游者,、四目者,、無腮者、背有白點(diǎn)者,、腹有黑斑者并有毒,,食之殺人。尖頭劍脊黑色者,,有毒,,食之無味。其骨燒煙熏蚊,,令化為水,。熏氈及屋舍竹木,斷蛀蟲,。置書笥衣箱,,不生蠹。海鰻鱺,,性味相同,,暖而不補(bǔ)。一種肉粗無油者,,有毒勿食,。干者名風(fēng)鰻。
魚
味甘,,性大溫,,即黃 。多食令人霍亂,,發(fā)瘡疾,,動(dòng)風(fēng)氣,損人壽,。時(shí)行病后食之,,復(fù)發(fā)。勿與犬肉犬血同食,。妊婦食之,,令子聲啞。黑而大者有毒,,食之殺人,。蓄水缸內(nèi),夜以燈照,,通身浮水面,,項(xiàng)下有白點(diǎn),此乃蛇變者,急宜棄之,。以蒜瓣投缸中,,則群 跳擲不已,亦物性相制也,。煮 忌桑柴火,。食 中毒,食蟹即解,。
魚
味甘性平,,即泥鰍魚。同白犬血肉食,、和燈心煮 甚妙,。忌桑柴煮。
魚
味甘性平,,有小毒,,即黃魚。俗呼著甲魚,。多食生痰助熱,,發(fā)風(fēng)動(dòng)氣,發(fā)瘡疥,。同蕎麥面食,,令人失音。作 食,,令人難克化,。服荊芥藥者,,忌之,。
鱘魚
味甘性平,即鱘鰉魚,。一名鮪魚,。多食動(dòng)風(fēng)氣,發(fā)一切瘡疥,。久食令人心痛腰疼,。同 干食,發(fā)癱瘓,。小兒食之,,成咳嗽及 瘕。能發(fā)諸藥毒,,服丹石人忌食,,作 雖珍,亦不益人,。
魚
味甘性寒,,有小毒,。同牛肝食,患風(fēng)噎涎,。同野豬肉食,,令吐瀉。同雉肉食,,生癰癤,。同鹿肉食,令筋甲縮,。赤目赤須無腮者,,并有毒,誤食殺人,。反荊芥,。
黃顙魚
味甘性平,微毒,。一名 ,。狀似小 ,身青黃色,,腮下有二橫骨,、兩須、有胃,,作聲軋軋,。其膽春夏近上,秋冬近下,。多食發(fā)瘡疥,,不益人。反荊芥,,能害人,。
河豚
味甘性溫,有毒,。海中者有大毒,。多食發(fā)風(fēng)助濕動(dòng)痰。有痼疾瘡瘍者,,不可食,。與荊芥、菊花,、桔梗,、甘草、附子、烏頭相反,。修治失法,,誤入煙煤或沾灰塵,食之并能殺人,。三月后即肉內(nèi)生斑,,不可食之。妊婦食之,,令子赤游風(fēng),。其血有毒,脂令舌麻,,子令腹脹,,眼令目花。其肝及子有大毒,,入口爛舌,,入腹?fàn)€腸,無藥可解,。中其毒者,,以橄欖蘆根汁、糞清甘蔗汁解之,,少效,。或用鴨血灌下可解,。
服藥人不可食之,。赤目者、極肥大者,、腰腹有紅筋者,,誤食殺人,諸藥不能解,。濃生者宜遠(yuǎn)之,,勿食,。又一種斑子魚,,形似小河豚,其性味有毒,,與河豚相同,。河豚魚,飽后不可再食,,食此不可盡飽,,宜防發(fā)脹耳。
魚
味甘性平。吞啖同類,,池中有此不能蓄魚,。生瘡癤者,勿食,。
石斑魚
生南方溪澗,,長數(shù)寸,白鱗黑斑,,浮游水面,,聞人聲則劃然深入。其子及腸有毒,,誤食令人吐瀉,,飲魚尾草汁少許,解之,。
黃 魚
味甘性溫,。此魚闊不逾寸,長不近尺,,其油點(diǎn)燈,,令人昏目。
魚
味甘性平,。俗名春魚,。春月閑從巖穴中隨水流出,狀似初化魚苗,,一斤千頭,。或云鯉魚苗也,。今宣城,、涇縣于三月三前后三四日亦出小魚。土人炙收寄遠(yuǎn),,或即此魚,。
金魚
味甘咸,性平,。味短不宜食,,止堪養(yǎng)玩。魚啖橄欖渣,、肥皂水,、鴿糞即死。得白楊皮不生虱,。
比目魚
味甘性平,。多食動(dòng)風(fēng)氣,,有風(fēng)濕病者勿食。
相 魚
味甘性平,。尾有兩歧如鞭鞘,。患癰疽者勿食,。
鮫魚
味甘性平,,即沙魚。皮可飾刀劍,。大者尾長數(shù)尺,,能傷人。小者子隨母行,,驚即從口入母腹中,。虎沙能咬人形,,被暗傷人以紅布系腰可免,。忌甘草。
烏賊魚
味咸性平,。多食動(dòng)風(fēng)氣,。其墨亦可書字,但逾年則跡滅,。其骨名海螵蛸,,文順者是真,橫者為假,。能淡鹽,,投骨于井,水蟲皆死,。烏賊遇小滿,,則形小也。
邵陽魚
味甘咸,,性平,,有小毒。狀如盤及荷葉,,無足無鱗,,背青腹白,口在腹下,,目在額上,,尾長有節(jié),螫人甚毒,。吳人臘之,,食之無益。其尾候人尿處訂之,,令陰腫痛至死,,拔去乃愈。被刺毒者,,以魚扈竹及海獺皮解之,。
竹魚
味甘性平。出廣南桂林湘江,,狀似鯖魚而少骨刺,,色青翠可愛,鱗間有朱點(diǎn),。多食發(fā)瘡疾,。
鱉肉
味甘性冷。同豬兔鴨肉食損人,。同芥子食,,生惡瘡。同莧菜食,,令腹中成肉鱉,,害人。不可同桃子,、鴨子,、雞子食?!抖Y記》云∶食鱉去丑,,謂頸下有軟骨如龜形,食之令人患水病,。有冷氣 瘕人,,不宜食之。凡鱉三足者,、赤足者,、獨(dú)目者、頭足不縮者,、目四陷者,、腹下有王字形十字文者、腹有蛇紋者,、目白者,、山上生者名旱鱉,并有毒,,食之殺人,。夏天亦有蛇化者,,食須慎之。妊婦食之,,令子短項(xiàng),。薄荷煮鱉能害人。鱉無耳,,以目為聽,。純雌無雄,以蛇 為匹,,故燒 脂可以致鱉,。遇蚊叮則死,得蚊煮則爛,。熏蚊者,,又用鱉甲,物相報(bào)復(fù)如此,。鼉一鳴而鱉伏,,性相制也。池中有鱉,,魚不能飛,。其膽味辛辣,破入湯中,,可代椒而辟腥,。
其性畏蔥及桑灰,。甲無裙而頭足不縮者,,名曰納鱉。有毒,,食之令人昏塞,。以吳藍(lán)煎湯,服之立解,。甲亦有毒,。三足者名曰能鱉,有大毒,,誤食殺人,。
龜肉
味酸性溫。此物神靈,,不可輕殺,。六甲日十二月俱不可食,損人神,。同豬肉,、菰米,、瓜莧食,害人神,。龜版當(dāng)心前一處四方透明,,如琥珀色者佳,。頭方腳短殼圓版白為陽,。頭尖腳長殼長版黃為陰。其息以耳,,腸屬于首,,雌雄尾交,亦與蛇匹,。龜老則神,,年至八百,反大如錢,。龜聞鐵聲則伏,,蚊 則死。香油抹眼,,入水不沉,。老桑煮之易爛。龜尿磨瓷器,,能令軟,。磨墨書石,能入數(shù)分,。取龜尿,,以豬鬃或松葉針其鼻即出。金線綠毛龜置書笥辟蠹,。呷蛇龜甲肉俱毒,,不可食之。
肉
味甘性平,,微毒,。裂而懸之,一夜便覺垂長至地,,聞人聲則收,。腸屬于首,以鱉為雌,,其脂摩鐵則明,,老能變魅。非急弗食之,。
螃蟹
味甘咸,,性寒,,有小毒。多食動(dòng)風(fēng)發(fā)霍亂,,風(fēng)疾人不可食,。妊婦食之損胎,令子頭短及橫生,。不可同橘棗荊芥食,,同柿食令成冷積腹痛,服木香汁可解,。
未經(jīng)霜蟹有毒,。腹中有蟲如小木鱉子而白者,不可食,。大能發(fā)風(fēng),。有獨(dú)螯、獨(dú)目,、四足,、六足、兩目相向,、腹下有毛,、殼中有骨、頭背有黑點(diǎn),、足斑,、目赤者,并有毒,,不可食,。中其毒者,服冬瓜汁,、豉汁,、紫蘇汁、蒜汁,、蘆根汁皆可解之,。糟蟹罐上放皂莢半錠,可久留不壞,。罐底入炭一塊,,不沙。見燈易沙,。得椒易 ,,得皂莢或蒜及韶粉可免沙 。得白芷則黃不散。得蔥及五味子同煮,,則色不變,。其黃能化漆為水,其螯燒煙,,可集鼠,。 蜞有毒,食多發(fā)吐痢,。又有劍蟹之類,,并有毒,不可食,。雄者臍長,,雌者臍圓,,腹中之黃,,隨月盈虧。流水生者,,色黃而腥,,止水生者,色紺而馨,。
蚌肉
味甘咸,,性冷。多食發(fā)風(fēng)動(dòng)冷氣,,馬刀肉有毒,。
蜆肉
味甘咸,性冷,,微毒,。多食發(fā)嗽及冷氣消腎。
蛤蜊
味咸性冷,。與丹石人相反,。食之令腹結(jié)痛,以枇杷核同煮脫丁,。
蟶肉
味甘性溫,。天行病后,不可食之,。
蚶肉
味甘,,性微溫。多食令人壅氣,,同飯食不口干,。車渠蓋瓦壟之,大者作杯,注酒滿過一分不溢,。
淡菜
味甘性溫,。多食令頭目昏悶。得微利可已,。久食脫人發(fā),。服丹石人食之,令腸結(jié),。燒食即苦,,不宜人。以少米先煮熟后去毛,,再入蘿卜,。或紫蘇,、或冬瓜同煮,,尤佳。
田螺
味甘,,性大寒,。其肉視月盈虧,有冷積人勿食,。小者名螺螄,,性味相同。
清明后其中有蟲,,不可食用也,。細(xì)長者名海螄,味咸性寒,,肉綠色,。
魚
味辛咸,性平,,微毒,。多食令咳嗽,發(fā)瘡癬,。其行雌常負(fù)雄,,失雌,雄即不動(dòng),,取必雙得,。其血碧色,尾有珠如粟,。燒脂可以集鼠,,蚊螫即死。小者名曰鬼,食之害人,。
海
味咸性溫,,即海蜇。無口眼腹翅,,塊然一物,,以蝦為目,蝦去則住,。浸以鍛石礬水則色白,。
肉
味甘咸,性溫,,有小毒,。多食動(dòng)風(fēng)助火,發(fā)瘡疾,。有病患及患冷積者勿食,。小兒食之,令腳弱,。雞犬食之,,亦令腳屈弱。生水田溝渠中者有毒,,切勿以熱飯盛密器內(nèi)作 食,毒人至死,。 無須者,、腹下通黑及煮熟色變白者,并有毒,,不可食,。勿與鹿 肉、豬肉,、雞肉同食,。妊婦食之,令子難產(chǎn),。
海
味甘咸,,性平,有小毒,。同豬肉食,,令人多唾。閩中有五色 ,,長尺余,,曝干為對 ,功用相同。
蛙
味甘性寒,,即田雞,。其骨熱食之,令小便淋,。妊婦食之,,令子聲啞壽夭。
小蛙食多,,令人尿閉,,臍下酸痛。有至死者,,擂車前水,,飲可解。正月出者名黃蛤,,不可食,。漁人多以蟾蜍去皮偽充,有毒勿食,。
海參
味甘咸,,性寒滑?;夹篂a痢下者勿食,。
燕窩
味甘性平。黃黑霉?fàn)€者有毒,,勿食,。
牡蠣肉
味甘性溫。俗呼鮑魚,。海牡蠣可用,,丈夫服之,令人無髭,。
鼉?nèi)?/p>
味甘,,性溫,有小毒,。食之發(fā)冷氣痼疾,。此物有靈,不可食之,。其涎最毒,,身具十二生肖肉,唯蛇肉在尾,,最毒,。
鯪鯉肉
味甘澀,,性溫,有毒,。即穿山甲,。其肉最動(dòng)風(fēng),風(fēng)疾人才食數(shù)臠,,其疾一發(fā),,四肢頓廢。
蚺蛇肉
味甘,,性溫,,有小毒。四月勿食,。其膾著醋,,能卷人筋,唯以芒草作箸乃可,。
諸魚有毒
魚目有睫,、目能開合、二目不同,,逆腮,、全腮、無腮,、白 ,、腦白連珠,腹下丹字形,、形狀異常者,,并有毒,食之殺人,。凡一切無鱗魚皆有毒,宜少食之,。妊婦食之,,并難產(chǎn)育,令子多疾也,。
紫荊花入魚羹中,,食之殺人。
解諸魚毒
黑豆汁,、馬鞭草汁,、橘皮、大黃,、蘆根汁,、樸硝湯飲之皆可解,。凡中鰍、 ,、 ,、鱉、蝦蟆毒,,令臍下痛,,小便秘,用豆豉一合,,煎濃汁頻飲之可解,。
收藏紙魚
以干豬草一處,不變色味,。藏白鲞,,以干稻柴同包。凡洗□魚,,滴生油數(shù)點(diǎn),,則無涎,煮時(shí)下沒藥少許,,則不腥,。
-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