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類
《飲食須知》
粳米
味甘,北粳涼,、南粳溫,。赤粳熱、白粳涼,、晚白粳寒,。新粳熱、陳粳涼,。
生性寒,,熟性熱。新米乍食動風(fēng)氣,,陳米下氣易消,,病患尤宜。同馬肉食發(fā)痼疾,,同蒼耳食卒心痛,,急燒倉米灰和蜜漿調(diào)服,不爾即死,。大人小兒嗜生米者,,成米瘕。
飯落水缸內(nèi),,久則腐,,腐則發(fā)泡浮水面,誤食發(fā)惡瘡,。黃粱米味甘性平,其穗大毛長,不耐水旱,,名曰竹根黃,。其香美過于諸粱。黃者出西洛,,白者出東吳,,青者出襄陽。白青二粱味甘性微寒,。 米味甘性溫,。陳廩米年久者,其性涼,,炒則溫,。
同馬肉食發(fā)痼疾。香稻米味甘性軟,,其氣香甜,。紅者謂之香紅蓮,其熟最早,。晚者謂之香稻米,。
糯米
味甘性溫。多食發(fā)熱,,壅經(jīng)絡(luò)之氣,,令身軟筋緩。久食發(fā)心悸,,及癰疽瘡癤中痛,。同酒食之,令醉難醒,。糯性粘滯難化,,小兒病患更宜忌之。妊婦雜肉食之,,令子不利,,生瘡疥、寸白蟲,。馬食之,,足重。小貓犬食之,,腳屈不能行,。人多食,令發(fā)風(fēng)動氣,,昏昏多睡,。同雞肉,、雞子食,生蛔蟲,。食鴨肉傷者,,多飲熱糯米泔可消。
稷米
味甘性寒,。關(guān)西謂之縻子米,,又名 米。早熟清香,,一名高粱,,即黍之不粘者。多食發(fā)二十六種冷氣病,。不可與瓠子同食,,發(fā)冷病。但欲黍穣汁即瘥,。又不可與附子,、烏頭、天雄同服,,勿合馬肉食,。
黍米
味甘性溫,即稷之粘者,。黍有五種,,多食閉氣。久食令人多熱煩,,發(fā)痼疾,,昏五臟,令人好睡,,緩筋骨,,絕血脈。小兒多食令久不能行,。小貓犬食之,,其腳屈。合葵菜食,,成痼疾,。合牛肉、白酒食,,生寸白蟲,。赤者浙人呼為紅蓮米,又謂之赤蝦米,。丹黍米,,味甘性微溫,,多食難化。勿同蜂蜜及葵菜食,。醉臥黍穣,,令人生厲。
蜀黍
味甘澀性溫,。高碩如蘆荻,一名蘆粟,。粘者與黍同功,,種之可以濟(jì)荒,可以養(yǎng)畜,。梢堪作 ,,莖可織箔席、編籬,、供爨,。其谷殼浸水色紅,可以紅酒,。
《博物志》云∶地種蜀黍,,年久多蛇。玉蜀黍即番麥,,味甘性平,。
粟米
味咸性微寒,即小米也,。生者難化,,熟者滯氣,隔宿食,,生蟲,。胃冷者,不宜多食,。粟浸水至敗者,,損人。與杏仁同食,,令人吐瀉,。雁食粟,足重不能飛,。
能解小麥毒,。
秫米
味甘性微寒。即粟之粘者,。久食壅五臟氣,,動風(fēng)迷悶,。性粘滯,易成黃積病,,小兒不宜多食,。傷鵝鴨成瘕者,多飲秫米泔可消,。
稗子米
味辛甘苦,,性微寒。能殺蟲,,煮汁不可沃地,,螻蚓皆死。 子米,,味甘澀可食,。
HT 米
味甘性寒。生水田中,,苗子似小麥而小,,四月熟。野狼尾草米,,味甘性平,。
生澤地,似茅作穗,。蒯草米,,味甘性平。苗似茅,,可織席為索,。東墻子米,味甘性平,。蔓生如葵子,,六月種,九月收,。牛食之,,尤肥。蓬草子米,,味酸澀性平,。生湖澤中。篩草子米,,一名自然谷,,味甘性平。七月熟,,生海洲,,食之如大麥,。菰米,味甘性冷,。九月抽莖,,開花如葦芍,結(jié)實(shí)長寸許,,霜后采之,。米白滑膩,作飯香脆,,此皆儉年之谷,,食之可以濟(jì)饑也。
米
味甘苦性溫,,即發(fā)芽谷也,與麥芽同功,。 糠,,味甘性平,年荒亦可充饑,。
大麥
味咸性涼,,為五谷之長,不動風(fēng)氣,,可久食,。暴食似腳弱,為下氣也,。
熟則有益,,生冷損人,炒食則動脾久,。
小麥
味甘,,麥性涼、面性熱,、麩性冷,、曲性溫。北麥日開花,,無毒,。南麥夜開花,有微毒,。面性壅熱,,小動風(fēng)氣,發(fā)丹石毒,。多食長宿癖,,加客氣,。勿同粟米、枇杷食,。凡食面?zhèn)?,以萊菔、漢椒消之,。寒食日用紙袋盛面懸風(fēng)處,,熱性皆去,數(shù)十年久留不壞,,入藥尤良,。新麥性熱,陳麥平和,。服土茯苓,、威靈仙、當(dāng)歸者,,忌濕面,。麩中洗出面筋,味甘性涼,,以油炒煎,,則性熱矣。多食難化,,小兒病患勿食,。
蕎麥
味甘性寒。脾胃虛寒者食之,,大脫元?dú)?,落眉發(fā)。多食難消,,動風(fēng)氣,,令人頭眩。作面和豬羊肉熱食,,不過八九頓,,即患熱風(fēng)。須眉脫落,,還生亦希,。涇以北,人多此疾,。勿同雉肉,、黃魚食。與諸礬相反,近服蠟礬等丸藥者忌之,。誤食令腹痛致死,。蕎麥穣作 ,辟壁虱,。
苦蕎麥
味甘苦,,性溫,有小毒,。多食傷胃,,發(fā)風(fēng)動氣,能發(fā)諸病,。黃疾人尤當(dāng)忌之,。
KT 麥
味甘性微寒。暴食似腳軟動冷氣,,久即益人,。作 用,溫中消食,。
雀麥
味甘性平,。亦可救荒,充饑滑腸,。
胡麻
味甘性平。即黑脂麻,。修制蒸之不熟,,令人發(fā)落。泄瀉者勿食,。
白芝麻
味甘,,生性寒、熟性熱,、蒸熟者性溫,。多食滑腸,抽人肌肉,?;魜y及泄瀉者,勿食,,其汁停久者,,飲之發(fā)霍亂。
亞麻
味甘性微溫,,即壁虱胡麻也,。其實(shí)亦可榨油點(diǎn)燈,但氣惡不可食。
大麻子仁
味甘性平,,即火麻子也,。先藏地中者,食之殺人,。多食損血脈,,滑精氣,痿陽道,。婦人多食,,即發(fā)帶疾。食須去殼,,殼有毒,,而仁無毒也。
黑大豆
味甘性平,。煮食則涼,,炒食則熱,作腐則寒,,作豉則冷,,造醬及生黃卷則平。牛食之溫,,馬食之涼,。多食發(fā)五臟結(jié)氣,令人體重,。豬肉同食,,令生內(nèi)疾。小兒同炒豆,、豬肉并食,,令壅氣,腹痛難止,,致死十有八九,。年十歲以上者,不畏也,。
服蓖麻子者,,忌炒黑豆,犯之,,脹滿致死,。服濃樸者忌之,動氣也,。小黑豆,,味甘苦性溫。
黃大豆
味甘,生性溫,、炒性熱,,微毒。多食壅氣,,生痰動嗽,,發(fā)瘡疥,令人面黃體重,。不可同豬肉食,。小青豆、赤白豆性味相似,,并不可與魚及羊肉同食,。
赤豆
味甘酸性平。同鯉魚 食,,令肝黃,,成消渴。同米煮飯及作醬,,食久發(fā)口瘡,。驢食足輕,人食身重,,以其逐精液,,令肌瘦膚燥也。
赤小豆
味甘辛,,性平下行,。不可同魚 食,久服則降令太過,,使津血滲泄,令人肌瘦身重,。凡色赤者食之,,助熱損人。豆粉能去衣上油跡,?;荆饩贫?,食之令人多飲不醉,。
綠豆
味甘性寒。宜連皮用,,去皮則令人少壅氣,,蓋皮寒而肉平也。反榧子害人,合鯉魚 食久,,令人肝黃,,成渴病?;ń饩贫?。
扁豆
味甘性微溫?;祭錃饧昂疅岵≌?,勿食。
蠶豆
味甘微辛,,性平,。多食滯氣成積,發(fā)脹作痛,。
云南豆
味甘性溫,,有毒。煮食味頗佳,,多食令人寒熱,,手足心發(fā)麻,急嚼生姜解之,。此從云南傳種,,地土不同,不識制用,,食之作病,。
豇豆
味甘咸性平。水種者勿食,。中鼠莽毒者,,煮汁飲之即解。欲試其效,,先刈鼠莽苗,,以汁潑之,便根爛不生,。
豌豆
味甘性平,,多食發(fā)氣病。薇,,味甘性寒,,即野豌豆。
御米
味甘性平,。多食利二便,,動膀胱氣,。此即罌粟子也。
薏苡仁
味甘性微寒,。因寒筋急,,不可食用。以其性善走下也,,妊婦食之墮胎
蕨粉
味甘性寒,,生山中者有毒。多食令目暗鼻塞,,落發(fā)弱陽,。病患食之,令邪氣壅經(jīng)絡(luò)筋骨,?;祭錃馊耸持罡姑?。小兒食之,,令腳軟不能行。生食蕨粉,,成蛇瘕,,能消人陽事,非良物也,。勿同莧菜食,。
-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