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谷部·赤小豆
《本草綱目》
釋名
赤豆、紅豆,,葉名藿,。
氣味
甘、酸,、平,、無(wú)毒。
主治
水氣腫脹,。和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顆、生姜五錢(qián),、商陸根一條,,一起碎破,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慢慢飲汁令盡,,腫立消,。又方:用赤小豆一斗煮極爛,取汁五升,,乘熱浸泡腳和膝,。若腫已到腹部,只須吃小豆即可,。
痢疾,。用小豆一合、熔蠟三兩,,一次服下,,有效。
腸痔下血,。用小豆三升,、苦酒五升,煮熟曬干,,再浸至酒盡乃止,,然后研豆為末,。每服一錢(qián),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牙齒疼痛。用赤小豆擦牙吐涎及吹鼻中,。一方:加阿青少許,。一方:加花咸少許。
乳汁不通,。用赤小豆煮汁飲之,。
前疽初作。用赤小豆末調(diào)水敷涂,。
肋頰熱腫,。用赤小豆和蜜敷涂,一夜即消,?;蚣榆饺厝~末更好。
丹毒如火,。用赤小豆末調(diào)雞蛋白,,隨時(shí)敷涂,。
小便頻數(shù),。用小豆葉一斤,在豉汁中煮成湯吃下,。
小兒遺尿,。用小豆葉搗汁服下。
- 標(biāo)簽:
上一篇: 本草綱目·谷部·黃大豆
下一篇: 本草綱目·谷部·綠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