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
《醫(yī)學心悟》
經(jīng)云∶渴而多飲為上消,,消谷善饑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為下消,。三消之癥,皆燥熱結(jié)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湯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生地八物湯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地黃湯,、生脈散并主之。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不得傷肺也;中消滋腎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三消之治,,不必專執(zhí)本經(jīng)而滋其化源則病易痊矣。書又云∶飲一溲一,,或飲一溲二,,病勢危急,仲景用八味丸主之,,所以安固腎氣也,。而河間則用黃 湯和平之劑。大抵肺腎虛而不寒者,,宜用此法,。又按仲景少陰篇云∶腎經(jīng)虛,必頻飲熱湯以自救,,乃同氣相求之理,,今腎經(jīng)虛寒,則引水自灌,,虛寒不能約制,,故小便頻數(shù),似此不必與消癥同論,,宜用理中湯,,加益智仁主之。然予嘗見傷暑發(fā)喘之癥,,小便極多,,不啻飲一而溲二者,用六味加知柏而效,,可見此癥,,又由腎經(jīng)陰虛而得,治宜通變,正當臨證制宜,,未可一途而取也,。
二冬湯
治上消。
天冬(去心,,二錢) 麥冬(去心,三錢) 花粉(一錢) 黃芩(一錢) 知母(一錢) 甘草(五分) 人參(五分)荷葉(一錢)
水煎服,。
生地八物湯
治中消,。
生地(三錢) 山藥(一錢五分) 知母(一錢五分) 麥冬(三錢) 黃芩(一錢) 黃連(一錢) 黃柏(一錢 荷葉二錢,水煎服,。
六味地黃湯 (見類中,。
生脈散
麥冬(二錢) 人參(一錢) 北五味(十五粒
水煎服。
八味丸 (即六味加桂,、附,。
黃湯
治肺腎兩虛、飲少溲多,。
黃 (三錢) 五味子(一錢) 人參 麥冬 枸杞子 大熟地(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
理中湯 (見中寒。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