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活血祛瘀藥
《中藥學》
凡功能通利血脈、促進血行,、消散瘀血的藥物,,稱為活血祛瘀藥。其中活血祛瘀作用較強者,,又稱破血藥或逐瘀藥,。
血液為人體重要物質之一,但必須禿通行流暢以濡養(yǎng)周身,,如有阻滯斯積則往往發(fā)生疼痛,、腫塊等病癥,活血祛瘀藥功能行血散瘀,,解除由于瘀血阻滯所引起的各種病癥,,故臨床應用甚為重要。
活血祛瘀要主要適用于瘀血阻滯引起的胸脅疼痛,、風濕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撲傷痛,,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等病癥。
活血祛瘀藥味多辛,、苦,、咸,性寒,、溫,、平不一,主要歸肝、心二經,。
活血祛瘀藥應用注意事項
一,、活血祛瘀藥適用于各種瘀血阻滯病癥,但要性各有偏勝,,需根據具體病情適當選用,。
二、瘀血阻滯每兼氣行不暢,,為加強活血祛瘀作用,,故常配合理氣藥同用。如瘀滯瘡瘍,,有可配清熱藥同用,。
三、活血祛瘀藥每有傷血之虞,,故應用時必須注意用量,,并宜適當佐以養(yǎng)血藥同用。
四,、瘀血阻滯而氣虛不足者,,可配補氣藥同用。
五,、月經過多、孕婦對于活血祛瘀藥應忌用或慎用,。
川芎
【藥用】傘形科草本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st.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膽、心包經,。
【功效】活血祛瘀,,祛風止痛。
【臨床應用】1.用于胸脅疼痛,,風濕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撲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瘀痛等病癥,。
川芎辛散溫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用于各種瘀血阻滯之病癥,,尤為婦科調經要藥。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常配當歸等藥同用;治胸脅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風濕痹痛,可配羌活,、獨活等同用;治癥瘕結塊,,可配三棱、莪朮等同用;治瘡瘍腫痛,、跌打損傷,,可配乳香、沒藥等同用,。
2.用于感冒頭痛,,偏正頭痛等癥。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頭目巔頂,,具有祛風止痛作用,為治頭風頭痛要藥,,可配細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據頭痛屬于何經進行適當配伍,。對于感受風邪引起的頭痛,,若可荊芥、防風,、羌活等同用治風寒感冒頭痛;與菊花,、僵蠶等配伍,治風熱頭痛,。
此外,,近年來臨床常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處方用名】川芎,、撫芎(洗凈,,曬干,切碎用),、灸川芎(清炒至微焦)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研粉吞服每次1--1.5g。
【按語】1.川芎原名芎藭,。辛溫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達巔頂;又入血分,,下行可達血海?;钛铕鲎饔脧V泛,,適宜瘀血阻滯各種病癥;祛風止痛,效用甚佳,,可治頭風頭痛,、風濕痹痛等癥。
2.昔人謂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達,、止痛諸功歟?此說可供參考,。
3.本品辛溫升散,凡陰虛陽亢及肝陽上亢者不宜應用;月經過多,、孕婦亦忌用,。
【方劑舉例】川芎茶調散(《和局方劑》):川芎、細辛,、白芷,、羌活、防風,、荊芥、薄荷,、甘草,。治風寒感冒頭痛。
丹參
【藥用】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參SalviamiltiorrhizaBge.的根及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
【功效】活血祛瘀,,涼血清心,,養(yǎng)血安神。
【臨床應用】1.用于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瘀痛等病癥。
丹參活血祛瘀作用亦非常廣泛,,尤以治療胸肋疼痛,、癥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用。惟藥性寒涼,,用于血熱瘀腫病癥尤為適宜,。在治療胸腹疼痛屬于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2.用于溫病熱入營血、身發(fā)斑疹,、神昏煩燥等癥,。
丹參性寒,入血分而能涼血,,入心經而能清心,,故可用治熱入營血、身發(fā)斑疹,,以及神昏煩燥等癥,,常與鮮地黃、犀角,、玄參等藥同用,。
3.用于心悸怔忡、失眠等癥,。
丹參還有養(yǎng)血安神的作用,,用于心悸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合同用,。
此外,近年來臨床常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肌梗塞,、肝脾腫大,,子宮外孕等病癥。
【處方用名】丹參,、紫丹參(洗凈,,曬干,切碎用),、炒丹參(清炒至微焦),、豬心血拌丹參(用豬心血,黃酒拌后干燥,,增強養(yǎng)血安神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丹參味苦性微寒,,入心兼歸肝,,專入血分,清而兼補,?;钛铕鲎饔脧V泛,能治瘀血阻滯各種病癥;入營涼血,,療效顯著,,能治熱病斑疹、熱毒瘡瘍,。至于安神之功,,配清心之品,用于熱入心包;配補益之品,,則主失眠心悸,。近時臨床用于心絞痛、脈管炎及肝脾腫大諸癥,,頗受贊譽,。惟月經過多及孕婦當所忌用。
2.昔人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查四物湯方(地黃、芍藥,、當歸、川芎),,隨君臣靈活之變化,,藥物生熟、品種及藥用部份之改變,,而有補血,、活血之不同,。而丹參活血之功有余,補血之力不足,,謂之活血祛瘀之功同于四物則可,,謂補血之用相等,則非矣,。
【方劑舉例】丹參飲(《醫(yī)宗金鑒》):丹參,、砂仁、檀香,。治氣滯血瘀,,胃脘疼痛。
宮外孕方(《方劑學》廣州中醫(yī)學院編):丹參,、赤芍,、桃仁、乳香,、沒藥,。治子宮外孕。
復方丹參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丹參,、三七,、冰片。治胸中憋悶,,心絞痛,。
桃仁(附:癟桃干)
【藥用】薔薇科小喬木桃Prunuspersica(L.)Batsch或山桃P.davidiana(C.rr.)Franch.得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
【功效】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臨床應用】1.用于癥瘕結塊,肺癰腸癰,,跌仆傷痛,,經閉痛經,產后瘀痛等癥,。
本品活血祛瘀作用亦較廣泛,,對上述瘀血阻滯病癥,甚為常用,。治肺癰可配蘆根,、薏苡仁同用;治腸癰,,可配大黃、丹皮同用;治癥瘕結塊,,可配大黃,、庶蟲等同用;治跌仆傷痛,可配柴胡,、穿山甲同用;治經閉痛經,,可配紅花、當歸等同用;治產后瘀痛,,可配當歸,、炮姜等同用。
2.用于腸燥便秘,。
桃仁有潤燥滑腸的作用,,用于大便秘結,可配火麻仁,、柏子仁,、當歸、杏仁等,。
【處方用名】桃仁,、桃仁泥、老桃仁,、單桃仁(去種皮,,打碎用)、桃仁霜(去油制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桃仁霜入湯劑須包煎。
【附藥】癟桃干:即未成熟的干燥果實,,又稱碧桃干,。性味苦,,微溫,。功能斂汗,,止血,。適用于陰虛盜汗,咯血,。一般用量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桃仁味苦甘而性平,,能入心,、肝、大腸,,活血祛瘀作用甚廣,,可用治瘀血阻滯各種敝癥。在治療方面,,善于治療內癰,,如肺癰;腸癰每持為要要藥,是其具特有之性能歟,。脂多質潤,,具潤腸通便之功,唯晚近臨床專以潤腸通便則較少用,。月經過多及孕婦忌用,。
2.桃仁與紅花皆為活血祛瘀之藥,作用均甚廣泛,,往往配合應用,,唯桃仁善治肺癰腸癰,且有潤腸通便之效;紅花則善于活血調經,。
紅花
【藥用】菊科本草植物紅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筒狀花序,。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心經。
【功效】活血祛瘀
【臨床應用】1.用于癥瘕結塊,,瘡癰腫痛,,跌仆傷痛,風濕痹痛,,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產后瘀痛等癥,。
紅花辛散溫通,,少用活血,多用祛瘀,,為治瘀血組滯之要藥,,尤為婦女調經常用之品。在配伍方面,,本品每與桃仁相須為用,,活血則加當歸、川芎,、芍藥等;祛瘀則加用三棱,、莪朮、大黃,、蟅蟲等,。
2.用于斑疹色暗,。
本品又可用于麻疹出而復收,或熱郁血滯,、斑疹色不活紅,,取其活血祛瘀以化滯,可與當歸,、紫草,、大青葉等活血涼血、泄熱解毒之品配伍,。
此外,,近年來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常與丹參,、川芎,、赤芍等同用;用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與當歸,、桃仁,、赤芍、乳香等同用,。
【處方用名】紅花杜紅花(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月經過多,,孕婦忌用,。
【附藥】番紅花:又名藏紅花。及鳶尾科草本植物番紅花的干燥柱頭,。性味甘,,寒。功效與紅花相似,,臨床應用也基本相同,,又兼有涼血解毒作用,可用于溫病熱入血分及斑痧大熱等癥,。一般用量三分至一錢,,煎服。因本品貨少價格昂貴,,故臨床上較少應用,。
【方劑舉例】紅花湯(《活法機要》)紅花、干荷葉,、牡丹皮,、當歸、蒲黃。治經閉腹痛,,產后瘀血上逆之血暈,。
當歸紅花飲(《麻科活人全書》)當歸、紅花,、牛蒡子,、連翹、葛根,、甘草。治疹出而復收,,或熱郁血滯,,斑疹色暗者。
澤蘭
【藥用】唇形科草本植物毛葉地瓜兒苗LycopuslucidusTurcz.var.hirtusRegel.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苦,、辛,微溫,。歸肝,、脾經。
【功效】活血祛瘀,,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1.用于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等癥,。
澤蘭辛散溫通,功能活血祛瘀,,行而不峻,,為婦科調經要藥,常與當歸,、丹參,、芍藥等同用。又能消散瘀滯,,用治傷痛,,還能散癰消腫,配合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等治跌仆損傷;配當歸、銀花,、生甘草等治瘡癰腫塊未消,。
2.用于產后小便不利、身面浮腫,。
澤蘭既能活血祛瘀,,又有利水消腫作用,故可用于產后小便淋漓,、身面浮腫等癥;因其利水之力較緩,,單用力薄,故常須配伍防己等利水消腫藥同用,。
【處方用名】澤蘭(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月經過多,孕婦忌用,。
【方劑舉例】澤蘭湯(《證治準繩》)澤蘭葉,、當歸、芍藥,、甘草,。治血虛有火,月經耗損,,漸至不通及室女經閉,。
馬鞭草
【藥用】馬鞭草科草本植物馬鞭草VerbenaofficinalisL.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肝、脾經,。
【功效】活血祛瘀,,利水,截瘧,。
【臨床應用】1.用于癥瘕結塊,,跌仆傷痛,風濕痹痛,,經閉經痛等癥
馬鞭草入肝經血分,,具有活血祛瘀、通經的作用,,治關節(jié)酸痛,、跌撲損傷,,可配合紅花、落得打等藥同用;治婦女瘀阻經閉,、痛經,,可配合益母草、香附等藥同用;用于癥瘕結塊,,可配合三棱,、莪朮等同用。
2.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以及截瘧等癥
馬鞭草又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等癥,。近人用以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腹水,配合劉寄奴,、半邊蓮等藥同用,,有一定的消水退腫作用;如用治腳氣,可配合牛膝,、木瓜,、車前草等同用;治瘧疾可單用本品煎服。
此外,,本品配合茶葉或馬齒莧可用以治療痢疾泄瀉,。用本品鮮草適量,洗凈,,搗爛取汁含咽,,有可治療咽喉腫痛。
【處方用名】馬鞭草(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月經過多,、孕婦忌用。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主癥癖血瘕,,久瘧,,破血?!?/p>
《日華子本草》:「通月經,,治婦人血氣肚脹,月候不勻?!?/p>
乳香
【藥用】橄欖科矮小喬木卡氏乳香樹BoswelliacarteriiBirdw.膠樹脂,。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心、肝,、脾經,。
【功效】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臨床應用】1.用于脘腹疼痛,,風濕痹痛,跌痡傷痛,,經行腹痛等病癥
乳香辛散溫通,,功能活血,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且作用廣泛,,適用于瘀阻疼痛的癥候。在配伍應用方面,,每與沒藥相須為用,,若是脘腹疼痛,有可配伍川楝子,、延胡索等同用;用治風濕痹痛,,有可配伍祛風濕藥如羌活、秦艽等;跌撲傷痛,、經行腹痛,,可與當歸、川芎等同用,。
2.用于瘡瘍腫痛或潰后久不收口
乳香又為治療瘡瘍要藥,,既能消腫止痛而治瘡瘍腫痛,又能生肌斂瘡而用于潰破不斂之癥,。內服治瘡瘍腫痛,,多配麝香、雄黃等同用;外用治瘡瘍潰破,,常與沒藥同用,。
【處方用名】生乳香滴乳香(原藥敲碎用)、乳香制乳香炒乳香(炒去油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乳香辛苦而溫,入心肝脾,,活血止痛,,善治心腹疼痛與經行腹痛等癥;消腫生肌能醫(yī)窗瘍腫痛與跌撲傷痛之候。為內外婦傷諸科要藥唯氣有異香,,易敗胃氣,,每能引起惡心嘔吐,用者當慎,。雖有生制兩者,,內服多用制過者。
2.乳香與沒藥兩藥功效相同,,臨床配合應用具有相須之功,。或稱兩者區(qū)別,,乳香長于行氣,,沒藥長于活血,又云乳香兼能舒筋活絡,,沒藥則活血祛瘀獨擅其長,,咸渺范之見,有待研究者,。
【方劑舉例】海浮散(《醫(yī)學心悟》)乳香、沒藥,。外敷瘡瘍,,腐肉自化,新肉自生,,能拔毒收口,。
沒藥
【藥用】橄欖科灌木或小喬木沒藥樹CommiphoramyrrhaEngl.及其同屬植物中取得的干燥膠樹脂。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心、肝,、脾經,。
【功效】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臨床應用】1.用于脘腹疼痛,,風濕痹痛,跌撲傷痛,,經行腹痛等癥
沒藥與乳香的功用相同,,故兩藥經常配合同用以治上述癥候,。
2.用于瘡瘍腫痛或潰破久不收口
沒藥和乳香研末,外敷潰瘍,,有消腫止痛,、去腐生肌的作用。
【處方用名】沒藥制沒藥灸沒藥炒沒藥(炒去油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易敗胃氣,,胃弱者慎用,。
【方劑舉例】手拈散(《醫(yī)學心悟》)沒藥、延胡,、香附,、五靈脂。治血積心痛,。
五靈脂
【藥用】鼯鼠科動物復齒鼯鼠TrogopterusxanthipesMilineEdwards的糞便,。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肝經,。
【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臨床應用】1.用于胸腹疼痛,,經行腹痛,產后瘀滯腹痛等癥,。
五靈脂入肝經血分,,能通利血脈而消散瘀血,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為治療血滯諸痛的要藥,,用于胸腹疼痛、經行腹痛,、產后瘀痛,,常與生蒲黃同用。
2.用于瘀滯出血病證,。
五靈脂炒用,,行中有止,既能化瘀,,又能止血,,用于婦女崩漏經多、色紫成塊,、少腹刺痛,,可與三七,、生地、丹皮,。
此外,,本品研末外敷,可治蜈蚣,、蛇,、蝎等螯咬之癥。
【處方用名】五靈脂,、炒五靈脂(清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包煎?;蛉胪?、散用。
【按語】五靈脂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與乳香,、沒藥相似,故是一味治療血滯諸痛的要藥,。近年來臨床上常用本品配合活血利氣藥治療冠心病引氣的心絞痛,,有一定療效。
【方劑舉例】手拈散(《奇效良方》)延胡索,、五靈脂,、草果、沒藥,。治心脾氣痛,。
郁金
【藥用】姜科草本植物郁金CurcumaaromaticaSalisb.、廣西莪朮C.KwangsiensisS.LeeetC.F.Liang,、姜黃C.LongaL.或莪朮C.zedcariaRosc.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辛,、苦,,寒。歸心,、肺,、肝經。
【功效】活血止痛,,疏肝解郁,,涼血清心,利膽退黃,。
【臨床應用】1.用于經行腹痛,,月經不調,,癥瘕結塊等癥。
郁金功能活血行氣,,具有較緩弱的止痛作用,,用治經行腹痛,可與柴胡,、香附,、當歸、白芍等配伍;對于脅下痞塊,,可與丹參,、鱉甲、澤蘭,、青皮等同用,。
2.用于脅肋疼痛。
本品善于疏肝解郁,,用治肝氣郁結之癥,,可配柴胡;白芍或川楝子、香附等藥同用,。
3.用于濕溫病神志不清,,以及癲癇等病癥。
郁金性味辛苦而寒,,能入心經,,具有清心開郁功效,常合芳香開竅的菖蒲,,用于濕溫病癥,、濁邪蒙蔽清竅的癥候;若配合消痰涎的明礬,可用治痰迷癲癇,。
4.用于吐血,、衄血、尿血等癥,。
郁金藥行以清涼,,能入血分,又有涼血作用,。若配合生地,、丹皮、山梔等涼血藥,,可用于血熱妄行而有瘀滯現象者,,可起祛瘀生新、止血而不留瘀的作用,。
5.用于黃疸,。
郁金有利膽汁,、退黃疸的作用,可用治黃疸,,常和茵陳,、梔子、枳殼,、青皮,、芒硝等同用。
【處方用名】川郁金,、廣郁金(為姜黃,、廣西莪朮或莪朮的塊根,長于行氣解郁)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郁金,以功效為名,,則可知主要功能在于解郁,。既入氣分以疏肝解郁,復入血分以活血調經,,且能化痰濕以開心竅,,涼血熱以止吐衄。至于黃疸之癥,,用之能利膽退黃,,配合應用,亦有一定功效也,。
2.香附與郁金皆能疏肝解郁,、活血調經,臨床上每每配伍,,而香附藥性偏溫,,止痛之力較佳;郁金性偏寒涼,止痛之力較緩,,且能化痰濕,、涼血熱、利膽退黃也,。
【方劑舉例】白金丸(《醫(yī)方考》)郁金、白礬,。治失心癲狂,。
延胡索
【藥用】罌粟科草本植物延胡索Corydalisturtschaninovii Bess.f.yanhusuo Y.H.Chouet C.C.Hsii的塊莖。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心、肝,、脾經,。
【功效】活血行氣止痛。
【臨床應用】1.用于胸腹疼痛,,肢體疼痛,,疝痛,痛經等癥
本品活血力弱,,止痛力佳,,既能治血瘀疼痛之治,又能治氣滯疼痛,,故稱其功用活血行氣止痛,。適應廣泛,能治一身上下諸痛,,單味用亦效,,也可配伍其它藥物入于煎劑。例如,,治療胃脘疼痛,,可配伍川楝子同用;治療寒凝氣滯血瘀、胸痹疼痛,,可與瓜蔞,、薤白同用;治療痛經,可與當歸,、川芎,、白芍、香附同用;治小腸疝痛,,可配伍小茴香,、烏藥、吳茱萸;用于跌打傷痛,,可配伍當歸,、川芎、乳香,、沒藥;四肢血滯疼痛,,可與當歸、桂枝,、赤芍等藥同用,。
此外,近年來臨床上常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可配伍活血行氣藥同用,。
【處方用名】生延胡索(曬干用),、延胡索玄胡索延胡玄胡(醋拌制后切片用)、酒炒延胡索(黃酒拌后炒干)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研末吞服,每此三分至一錢,。
【按語】延胡索辛苦而溫,,入肝脾心,功善止痛,,作用廣泛,,既能用治一身上下諸痛,且無論氣滯疼痛,、血瘀疼痛,、咸有效驗。藥性平和,,效佳力顯,,累用亦驗,誠活血行氣止痛之良藥也,。
姜黃
【藥用】姜科草本植物姜黃CurcumalongaL.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歸脾、肝經,。
【功效】活血行氣止痛,,祛風濕利痹。
【臨床應用】1.用于胸脅疼痛,,經閉腹痛等癥,。
本品辛散苦泄、溫通,,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故可用治血瘀氣滯所致的胸脅疼痛及經閉腹痛等癥,常與當歸,、白芍,、紅花、延胡索等配合應用,。
2.用于風濕臂痛等癥,。
姜黃辛散溫通,,能祛除風濕,擅于治療風濕臂痛,,在臨床上常與羌活、白朮,、當歸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于癰瘍瘡癤,,可與大黃,、天南星、白芷,、天花粉等藥配合,,研末外敷。
【處方用名】姜黃,、片姜黃(洗凈,,曬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五痹湯(《婦人良方》)姜黃,、羌活,、當歸、赤芍,、甘草,、白朮、海桐皮,。治風寒所傷,,肩臂作痛及腰下作痛。
金黃散(《外科正宗》)大黃,、黃柏,、姜黃、白芷,、南星,、蒼朮、川樸,、甘草,、天花粉。治一切癰瘍瘡癤初起,,紅腫熱痛,,屬陽證者,。
降香
【藥用】豆科喬木降香檀DalbergiaodoriferaT.Chen樹干和根的木材。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經。
【功效】活血行氣止痛,,辟穢降逆,,止血。
【臨床應用】1.用于胸脅疼痛,,跌打傷痛
降香辛溫行散,,功能活血行氣止痛,治胸脅疼痛,,可配合丹參等同用;治跌打傷痛,,可與乳香、沒藥等同用,。
2.用于穢濁內阻,、嘔吐腹痛。
降香內服能辟穢降氣,,故可用于穢濁內阻,、嘔吐腹痛,常與霍香,、木香,、肉桂等配用。
3.用于創(chuàng)傷出血,。
本品外用又能止血,,主要用于創(chuàng)傷出血,有止血定痛的作用,,常與象皮,、血竭等藥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降香,、紫降香,、降香屑(劈開,打成絲條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錢半,,煎服,。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適量,。陰虛火旺、血熱妄行者忌服,。
【方劑舉例】復方丹參注射液(《上海市藥品標準》)丹參,、降香,。治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夏天無
【藥用】罌粟科草本植物伏生紫菫C0rydalisdecumbens(Thunb.)Pers.的塊莖或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肝、脾,、腎經。
【功效】活血行氣止痛,。
【臨床應用】用于風濕痹痛,,勞損腰痛,腿部疼痛
本品能活寫行氣,,具有較顯著的止痛作用,。臨床上常用以治療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股神經痛等癥,,有夏天無注射液可供肌肉注射,也可與當歸,、懷牛膝,、羌活、獨活等配伍應用,。
此外,,本品又有降壓與通絡作用,可用于高血壓,、中風所引起引起的偏癱,,或小兒麻痹后遺癥的肢體失用。用治高血壓癥,,可與夏枯草,、鉤藤的配伍同用;若中風偏癱、肢體失用,,可配羌活,、獨活等同用。
【處方用名】夏天無(洗凈,,曬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夏天無注射液(《常用中草藥》)夏天無治高血壓偏癱,,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后遺癥,。
月季花
【藥用】薔薇科灌木月季RosachinensisTaeq.的花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肝經,。
【功效】活血調經,,消腫散結。
【臨床應用】1.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等癥,。
本品甘溫通利,為活血調經之藥品,,適用于肝郁不舒,、經脈阻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等癥,,常與丹參、茺蔚子,、當歸,、香附等同用。
2.用于瘰歷
本品能活血消腫而散結,,用于瘰歷腫痛,,可與夏枯草、牡蠣等同用,。
【處方用名】月季花,、月月紅(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錢半,煎服,。內服可能引起便溏腹瀉,,故脾胃虛弱者須慎用;月經過多及孕婦也須忌服。
益母草
【藥用】唇形科草本植物益母草LeonurusheterophyllusSweet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辛,、微苦,微寒,。歸心,、肝、膀胱經,。
【功效】活血調經,,利水消腫,涼血消疹,。
【臨床應用】1.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產后惡露不盡,瘀滯腹痛等癥
益母草辛開苦泄,,功能活血調經,,祛瘀生新,為婦科經產要藥,,常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產后惡露不盡及瘀滯腹痛,,可單味熬膏服用,,也可與當歸、川芎,、赤芍等配伍應用,。
2.用于水腫、小便不利
益母草有利尿消腫作用?,F臨床常用于急、慢性腎炎水腫,,可單味煎服,,也可配合茯苓、白茅根,、白朮,、車前子、桑白皮等同用,。
3.用于疹癢赤熱
本品性寒而入血分,,又有涼血作用,能治疹癢赤熱之癥,,可單味應用,,亦可配合涼血解毒、祛風止癢藥同用,。
【處方用名】益母草(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附藥】茺蔚子:又名小胡麻、三角胡麻,。即益母草的果實,。功能活血調經,涼肝明目,。適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目赤腫痛或眼生翳障等癥。一般用量一錢至三錢,,,。如屬肝腎不足,瞳孔散大者鼻宜應用,。
【按語】1.益母草原名茺蔚,,因擅長于活血調經,能治各種婦女血瘀之癥,,為婦科常用要藥,,尤善于治產后惡露不盡、瘀滯腹痛,,有祛瘀生新之效,,故有益母之號。兼能利水消腫,、涼血消疹,,均可單味獨用;唯用于腎炎水腫,用量需大,。
2.《本草綱目》曾云能主“打撲內損瘀血”,,以致近年來中藥書籍多認為主治跌打傷痛之癥,然查常用方劑及成藥甚少用者,。
【方劑舉例】益母丸(《醫(yī)學入門》)益母草,、當歸、赤芍,、木香,。治月經不調。
雞血藤
【藥用】豆科攀援灌木密豆花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的藤莖,。
【性味與歸經】苦,、微甘,溫,。歸肝,、腎經。
【功效】活血調經,,養(yǎng)血通絡,。
【臨床應用】1.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癥
雞血藤功能調經,,可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之癥,而又兼有養(yǎng)血之功故亦宜于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諸癥,,常與當歸,、川芎等同用。
2.用于肢體麻木,,風濕痹痛
雞血藤既能活血,,又能養(yǎng)血,并具舒筋活絡之功,,對肢體麻木,、風濕痹痛等癥,無論血虛,、瘀滯均可應用,,常與補血、活血及祛風通絡的藥物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雞血藤(洗凈,,曬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穿山甲
【藥用】鯪鯉科脊椎動物動物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Linnaeus的鱗甲。
【性味與歸經】咸,,微寒,。歸肝、胃經,。
【功效】祛瘀通經,,通下乳汁,,消腫排膿,。
【臨床應用】1.用于血滯經閉,癥瘕結塊,,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等癥。
穿山甲善于走竄,,性專行散,,能活血散瘀、通行經絡,,故可用治上述諸種癥候,。用于血滯經閉,可與當歸,、川芎,、赤芍、紅花等同用;用治癥瘕痞塊,配伍三棱,、莪朮等藥同用;用治風濕痹痛,,可配合當歸、川芎,、羌活,、防風等同用。
2.用于乳汁不通,。
穿山甲有較佳的通下乳汁功效,,用于產后乳汁不通,可單味為末,,黃酒送服,。為增強下乳功效,多與王不留行配伍;若產后氣血兩虛,、乳汁稀少,,可合益氣補血的黃耆、當歸等藥同用,。
3.用于癰腫初起或膿成不潰等癥,。
穿山甲有消腫排膿的功效,能使癰腫未成膿者消,,已化膿者速潰,,在臨床上常與皂角刺、乳香,、沒藥,、金銀花等同用;如癰疽已潰者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治瘰歷痰核腫痛,,可配夏枯草,、牡蠣、貝母,、玄參等同用,,用取消腫通絡散結之功。
【處方用名】穿山甲,、炙山甲,、炙甲片(用鐵砂拌至胖大呈黃色)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也可研末吞服,,每次1--1.5g。
【按語】1.穿山甲咸而微寒,,性善走竄,,活血通經,無論經閉、痹痛皆有效,。消腫排膿,,瘡瘍初起或膿成不潰均可用。且通下乳汁,,亦為要藥,。惟性善走竄,癰疽已潰及孕婦忌用,。
2.穿山甲與王不留行,,均為性善走竄之藥,祛瘀通經,、通下乳汁,,作用相同。尤其對乳汁不通配合應用,,有相須之妙,。但穿山甲祛瘀作用較廣,又能消癥瘕,,治痹痛,,還能消腫排膿,為治瘡瘍要藥,。王不留行則活血祛瘀僅用于經閉痛經之癥,,又有利水通淋之功。
【方劑舉例】穿山甲散(《婦科大全》)穿山甲,、鱉甲,、赤芍、大黃,、干漆,、桂心、川芎,、紅花,、當歸,。治經閉腹痛,。
王不留行
【藥用】石竹科草本植物麥藍菜Vacariasegetalis(Neck.)Garcke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胃經,。
【功效】祛瘀通經,,通下乳汁。
【臨床應用】1.用于血滯經閉,痛經
本品性善走竄,,行而不住,,走而不守,善于通利血脈,,故有祛瘀通經的功效,,臨床用治經閉、痛經,,常與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等配合應用,。
2.用于乳汁不通,乳癰腫痛等癥
本品為通下乳汁要藥,,用治產后乳汁不下,,常與穿山甲同用;若氣血虛弱,乳汁稀少者,,可配伍當歸,、黃耆等補氣益血藥同用;因其長于活血通經下乳,故又能用于乳癰腫痛,,可配伍葡公英,、瓜蔞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利尿作用,,與利水通淋藥配伍,可治諸淋,。
【處方用名】生王不留行生留行子(曬干用),、王不留行炒王不留行留行子(清炒至爆開)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牛膝
【藥用】莧科草本植物川牛膝CyathulaofficinalisKuan或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BL.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酸,,平,。歸肝、腎經,。
【功效】祛瘀通經療傷,,補肝腎、強筋骨,,引血下行,,利水通淋,。
【臨床應用】1.用于瘀滯經閉,產后瘀痛,,跌撲傷痛等癥,。
牛膝善于活血祛瘀,對婦科,、傷科各種瘀血凝滯的病癥,,常和活花、桃仁,、當歸,、延胡索等藥同用,既可活血調經,,又能祛瘀療傷,。
2.用于腰膝酸痛,足膝萎軟無力,。
牛膝性善下行,,入肝腎二經,能補肝腎,、強筋骨,,又能通血脈、利關節(jié),,為治腰膝下肢病癥常用藥,。對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常與蒼朮,、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濕熱下注引起的腰膝關節(jié)疼痛,常與蒼朮,、黃柏等同用;如風濕痹痛,、下肢關節(jié)疼痛為甚,可與木瓜,、防己,、獨活等同用。
3.用于吐血,、衄血,、牙齦腫痛、頭痛暈眩等癥,。
牛膝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導熱下泄,,可治上部血熱妄行的癥候,,常配合側柏葉、白茅根,、小薊等藥,,以治吐血、衄血;又可配養(yǎng)陰清熱藥如生地,、石膏等,,用治牙齦腫痛屬于陰虛火旺的癥候;治肝陽上亢,氣血并走于上,,頭痛眩暈之癥,,常與平肝藥如代赭石、龍骨,、牡蠣等同用,。
4.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及尿血等癥,。
本品又有利水通淋功效,,能導膀胱濕熱外泄,且能活血祛瘀,,故可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及尿血之癥,常與瞿麥,、滑石,、通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懷牛膝,、淮牛膝(補肝腎,、強筋骨作用較好)、川牛膝(活血祛瘀作用較好)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土牛膝:又名杜牛膝。即莧科植物牛膝的野生品的干燥根,。性味苦,、酸,平,。功能活血祛瘀,,瀉火解毒,利尿,。適用于婦女經閉,,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及咽喉腫痛,、白喉等病癥,。一般用量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牛膝入肝腎二經,,性善下行,,能治虛火上炎,祛瘀通經,,善治婦女血瘀之證;利水通淋,,除小便淋痛;補益肝腎,療腰膝酸軟,。然有川牛膝,、懷牛膝兩種,性用略異,,用當區(qū)別,,行血脈則用川者,補肝腎則用懷者,。孕婦,、月經過多者忌用。
【方劑舉例】牛膝散(《證治準繩》)牛膝,、當歸,、桂心、赤芍,、桃仁,、延胡索、丹皮,、木香,。治經水不利,臍腹作痛,。
蘇木
【藥用】豆科喬木蘇木CaesalpiniasappanL.的木材,。
【性味與歸經】甘、咸,,平,。歸心、肝,、脾經,。
【功效】祛瘀通經療傷。
【臨床應用】用于血滯經閉,,產后瘀痛,,跌仆傷痛等癥
蘇木入血分,功能行散,,具有活血祛瘀,,通經療傷的功效,,對血滯經閉、產后瘀痛,,常與當歸,、赤芍,、紅花等配伍應用;治跌打損傷,、瘀滯作痛,常配乳香,、沒藥,、血竭、自然銅等同用,。
【處方用名】蘇木蘇方木(洗凈,,劈成絲條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月經過多,,孕婦忌用。
【方劑舉例】八厘散(《醫(yī)宗金鑒》)蘇木,、乳香,、沒藥、血竭,、紅花,、自然銅、番木鱉,、丁香,、麝香。治跌打損傷,。
劉寄奴
【藥用】菊科草本植物寄蒿ArtemisiaanomalaS.Moore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苦,溫,。歸心,、脾經。
【功效】祛瘀通經療傷,,消化食積,。
【臨床應用】1.用于血滯經閉,產后瘀痛,,跌仆傷痛等癥
本品苦能降泄,,溫能通行,善于祛瘀通經,,散瘀止痛,,用于經閉不通,、產后瘀痛,常與當歸,、紅花,、延胡索等配合應用;用于跌撲損傷,可與骨碎捕,、延胡索等同用,。
2.用于食積停滯,脘腹脹痛
本品氣味芳香,,醒脾開胃,,又有消食化積作用,用治食積停滯,,可單味煎服,,也可配合消食藥同用。
【處方用名】劉寄奴(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用于消食積,,單味可用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治折傷方(《千金方》)劉寄奴,、骨碎補,、延胡索。治折傷瘀血作痛,。
荊三棱
【藥用】黑三棱科水生草本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stoloniferumBuch.Ham的干燥塊莖,。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脾經。
【功效】祛瘀通經消癥,,行氣消積,。
【臨床應用】1.用于血滯經閉,癥瘕結塊,。
荊三棱有較強的破血祛瘀功能,,用于瘀滯經閉癥瘕結塊等癥,常與莪朮相須為用,。
2.用于食積停滯,,脘腹脹痛。
三棱又能行氣消積,治食滯腹脹,,每多配合青皮,、六、麥芽等同用;若兼有脾虛證候者,,有可配合黨參,、白朮等同用。
【處方用名】荊三棱,、三棱,、山棱、京三棱(洗凈,,曬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月經過多與孕婦忌用。
【方劑舉例】三棱丸(《經驗良方》)三棱,、莪朮,、川芎、丹皮,、牛膝,、大黃、玄胡索,。治血滯經閉腹痛,。
蓬莪朮
【藥用】姜科草本植物莪朮CurcumaZedoariaRose.郁金C.aromaticaSalisb.或廣西莪朮C.kwangsiensisS.LeeetC.F.Liang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歸肝,、脾經,。
【功效】祛瘀通經消癥,行氣消積,。
【臨床應用】1.用于血滯經閉,,癥瘕結塊等癥。
莪朮破血祛瘀的作用也較為強烈,,功效與三棱相仿,,所以用治上述癥候,兩藥常常配合應用,。
2.用于食積停滯,,脘腹脹痛。
莪朮能行氣消食積,使氣行通暢,,則疼痛可解,,用于飲食過飽,脾胃運化機能失常,,以致食積不消,,脘腹脹痛,常與三棱,、麥芽,、山楂等品同用;如有脾虛氣弱癥候者,須加補氣健脾藥同用,。
【處方用名】蓬莪朮,、莪朮(切片,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蓬莪朮辛苦而溫,入肝脾二經,。破血祛瘀,,能通月經而消癥瘕,行氣消積,,能消積滯而止脹痛,。月經過多與孕婦忌用。
2.蓬莪朮與荊三棱皆能破血祛瘀,、行氣消積,,故二藥每配合應用。張錫純所云:「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雖堅如鐵石亦能徐徐消除?!箘t臨床應用,,信有可征。唯其又稱:「若細核二藥之區(qū)別,,化血之力三棱優(yōu)于莪朮,,理氣之力莪朮優(yōu)于三棱?!棺C之具體應用,,似難分辨。唯二藥既當科屬不同,,性用自當有別,,似須進一步研究者也,。
【方劑舉例】莪朮散(《證治準繩》)莪朮、川芎,、當歸,、熟地、白芍,、白芷,。治婦人血氣結滯,經閉腹脹,,癥瘕積聚,。
蟅蟲
【藥用】鱉蠊科昆蟲地鱉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或冀地鱉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蟲體。
【性味與歸經】咸,,寒;有小毒,。歸肝經。
【功效】祛瘀通經消癥,,續(xù)筋接骨,。
【臨床應用】1.用于血滯經閉,癥瘕結塊等癥,。
地鱉蟲咸寒,,入血軟堅,,功能破血逐瘀,,通經消癥,配大黃,、水蛭,、虻蟲、桃仁等,,可治血瘀經閉;配柴胡,、鱉甲、黃芩,、大黃等,,可治瘧疾日久不愈、脾臟腫大,。
2.用于跌仆傷痛,,筋傷骨折,以及腰部扭傷等癥,。
地鱉蟲又為傷科要藥,,對損傷骨折、瘀滯疼痛,,能逐瘀血,、止疼痛,續(xù)筋骨,可配骨碎補,、乳香,、沒藥等同用。此外,,單味研末吞服,,還可治腰部扭傷之癥。
【處方用名】蟅蟲,、地鱉蟲,、土鱉蟲(炒至微焦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蜓泻姹汉笱蟹弁谭看?--1.5g,。
【按語】蟅蟲,,性味咸寒,專入肝經,,祛瘀破血善通經消癥,,又能續(xù)筋接骨,用于傷科要藥,。其力雖強,,而性近和緩。然究屬攻逐之品,,故體虛孕婦當須忌用,。據文獻記載,本品尚可用治木舌腫強及乳汁不通,,值得進一步實踐與研究,。
【方劑舉例】大黃蟅蟲丸(《金匱要略》)大黃、桃仁,、蟅蟲,。治產后瘀汁腹痛,血滯經閉,。
水蛭
【藥用】水蛭科動物螞蟥WhitmaniapigraWhitman,、水蛭Hirudenippoica Whitman或柳葉螞蟥WhitmaniaacranulataWhitman的全體。
【性味與歸經】咸,、苦,,平;有毒。歸肝,、膀胱經,。
【功效】祛瘀通經消癥,。
【臨床應用】用于血滯經閉,癥瘕結塊,,以及跌仆傷痛等證
本品功專破血消癥,,力量較強,主要用于血滯經閉,、癥瘕結塊等癥,,常與虻蟲相須為用,也可與桃仁,、三棱,、莪朮、當歸等配伍應用;用治跌打損傷,、大便不通,,可與大黃、牽牛子等同,。
此外,,將活血蛭置于體表患處或頭部使其吸血,可治癰腫,、丹毒及高血壓癥,。
【處方用名】水蛭(曬干,切斷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錢半,,煎服,。0.3--0.5g,焙焦,,研細,,作丸、散劑用,。
【按語】1.水蛭咸苦而平,能入肝經,,祛瘀之性甚為峻猛,,善于通經水、消癥瘕,,非血瘀頑固他藥難以奏效者,,不可輕用,孕婦尤須忌用,。
2.水蛭與虻蟲,,作用相同,功力亦均猛峻,,為破血祛瘀,、通經消癥之藥,,唯水蛭較虻蟲緩和而持久,虻蟲則峻急而短暫,。
【方劑舉例】抵當湯(《傷寒論》)水蛭虻蟲桃仁大黃,。治傷寒蓄血發(fā)狂,少腹?jié)M痛,。
虻蟲
【藥用】虻科昆蟲復帶虻TabanusbivittausMatsumura等的雌蟲體,。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有毒,。歸肝經,。
【功效】祛瘀通經消癥
【臨床應用】用于血滯經閉,癥瘕結塊,,跌仆傷痛等癥
本品入肝經血分,,能攻血結,它的逐瘀消癥的功效與水蛭相近似,,用治瘀血結滯經閉,、癥瘕、跌打傷痛等癥,,常與水蛭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蟲虻蟲(沸湯煎泡,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分至一錢,,煎服,。研末吞服每次0.1--0.3g。服后可能會出現腹瀉,。孕婦與月經過多者忌用,。
【方劑舉例】地黃通經丸(《婦人良方》)熟地、水蛭,、虻蟲,、桃仁。治月經不利,,或產后惡露不盡,,臍腹作疼。
干漆(附:阿魏)
【藥用】漆樹科喬木干漆樹RhusvernicifiuaStokes樹脂經加工后的干燥品,。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有毒,。歸肝,、胃經。
【功效】祛瘀通經消癥,,殺蟲,。
【臨床應用】1.用于血滯經閉,,癥瘕結塊
本品行血祛瘀作用較強,性善下降,,能破瘀血,、消癥瘕、通經脈,,常用于瘀血阻滯的經閉,、癥瘕等癥,可與當歸,、川芎,、桃仁等配伍應用。
2.用于蟲積腹痛
本品有殺蟲作用,,用于蟲積腹痛,,可配伍殺蟲藥雷丸等同用,但目前臨床上較少應用,。
【處方用名】干漆(清炒至無煙)
【一般用量與用法】0.05--0.1g,,入丸、散應用,,不入煎劑,。孕婦及月經過多忌用。
【附藥】阿魏:及傘形科植物阿魏草及其同屬植物新鮮根莖及根切傷后滲出的油膠樹脂,。性味苦,、辛、溫,,歸脾胃經,。功能消積,散癥,。適用于腹中痞塊,,婦女血積腹痛,食積停滯,,瘧疾,、痢疾等癥。一般用量1--1.5g,,宜入丸劑用。本品氣味奇臭,,不宜入湯劑,。
凌霄花
【藥用】紫葳科藤本植物凌霄Cmpsisgrandiflora(Thunb.)k.Schum的花。
【性味與歸經】辛,,為寒,。歸肝,、心包經。
【功效】祛瘀通經消癥,,涼血祛風,。
【臨床應用】1.用于血滯經閉,癥瘕結塊等癥,。
本品辛散,,能活血破瘀通經,故可用于婦女經閉屬于瘀阻者,,以及癥瘕結塊等癥,。用于瘀滯經閉,常配合當歸,、紅花,、赤芍、劉寄奴等藥同用;若治癥瘕,,可與鱉甲,、蟲、丹皮等同用,。
2.用于周身風癢,。
凌霄花性寒泄熱,功能涼血祛風,,臨床多用于血熱風盛的周身風癢之癥,,可單用本品煎服。
此外,,本品配雄黃,、白礬、黃連,、羊蹄根,、天南星等外擦,又可治皮膚濕癬,。
【處方用名】凌霄花,、紫葳花(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紫葳散(《沉氏尊生》)紫葳、肉桂,、赤芍,、白芷、延胡索,、當歸,、劉寄奴,、丹皮、紅花,。治經水不來,,發(fā)熱腹脹。
自然銅
【藥用】硫化物類礦物黃鐵礦族黃鐵礦礦石,。
【性味與歸經】辛,,平。歸肝經,。
【功效】祛瘀療傷,。
【臨床應用】用于跌打傷痛、筋傷骨折等癥
本品味辛氣平,,入血行血,,有散瘀止痛、續(xù)筋接骨的功效,,為傷科專用之品,,對跌打損傷、筋傷骨折等癥,,常與蟲,、續(xù)斷、落得打等同用,。
【處方用名】自然銅,、自然銅(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入丸散應用,,每次0.1--0.3g。
【方劑舉例】自然銅散(《張氏醫(yī)通》)自然銅,、乳香,、沒藥、當歸,、羌活,。治跌仆骨折。
水紅花子
【藥用】蓼科草本植物紅蓼olygonumorientaleL.的干燥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咸,,為寒。
【功效】祛瘀消癥,,消積止痛,。
【臨床應用】1.用于癥瘕結塊
本品祛瘀消癥,臨床主要用于癥瘕痞塊,,可單味煎膏服用,,或配伍活血化瘀消癥之品同用。
本品近年來在臨床上也有應用于各種腫瘤,。用于甲狀腺腫瘤,,常與夏枯草、海藻,、昆布,、等藥配合應用;用于消化道腫瘤,常與八月扎,、玫瑰花,、石見穿等藥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水紅花子水紅子穿蓼子(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大劑量可用至30g,,煎服。
其它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藥物
一,、活血祛瘀:赤芍藥,、牡丹皮、敗醬草(清熱藥),、大黃,、續(xù)隨子(瀉下藥)、瞿麥,、地耳草(利水滲濕藥),、平地木(化痰止咳平喘藥)、琥珀,、合歡皮(安神藥),、山渣(消食藥)、茜草(止血藥),、當歸(補虛藥),。
二、活血通絡:紅藤(清熱藥),、路路通(理氣藥),、虎杖(祛風濕藥)。
三,、活血止痛:接骨木,、透骨草(祛風濕藥)。
四,、活血調經:香附(理氣藥),。
五、活血散結:麝香(開竅藥)。
六,、活血散瘀:玫瑰花(理氣藥),。
七、散瘀消腫:大薊(止血藥),。
八,、散瘀消積:夜明砂(清熱藥)。
九,、化瘀止痛:三七,、蒲黃(止血藥)、刺猬皮(收澀藥),。
十,、引血下行:牛膝(活血祛瘀藥)。
- 標簽:
- 慢性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