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
《常見中老年疾病防治》
齲齒是指牙體硬組織中無機鹽脫礦,有機物分解,、造成牙體硬組織缺損的一種疾病,,一般牙體呈堊白色,黑色或黑褐色,,表面失去光澤的征象,。初期牙體表面粗糙,可缺損形成窩洞,,探之質地變軟,,可無任何癥狀。當齲蝕發(fā)生在兩牙鄰接面時,,可有食物嵌塞,,牙齦腫痛出血。若齲蝕向深層發(fā)展,,受冷熱,、酸甜刺激時便出現(xiàn)牙齒酸軟不適或疼痛,更甚者可見自發(fā)性劇烈陣痛,,遇冷熱刺激加重,,或牙齦紅腫、流膿血等癥。
齲齒好發(fā)于牙齒(面窩溝及兩牙鄰接面,,唇頰面牙頸部近齦緣處也常發(fā)生齲壞,。
祖國醫(yī)學對齲齒病名記載繁多,如“蟲蝕牙齒”,、“蛀牙”,、“蟲牙”、“爛牙”等,,都是齲齒的別名,。對其病因、證治,、預防都有記載,。如《諸病源候論》:“牙齒蟲是蟲食牙又食于齒,亦令牙齒疼痛,,皆牙齒根有孔,,蟲居其內,食牙齒盡,,又度食余牙齒,。”指出了齲齒乃蟲食所為,。
主癥
牙體被蛀蝕成洞,,洞呈白堊色、黑褐色,。輕者可無癥狀或稍有疼痛;重者牙痛時發(fā)時止,,遇冷熱刺激疼痛加劇,痛不可忍,,涕淚俱出,,夜不能眠。
病因病機
平素口腔衛(wèi)生不良,,食物殘渣塞于牙縫間隙,,或過食甘甜,嗜食膏梁厚味,,則胃腑積熱,,上沖于口齒之間,濕氣乘之,,濕熱相搏不散,,困結口齒,郁久生腐,,漸致牙體蛀蝕,,形成蛀洞,,傷及牙體而痛。如《景岳叢書》:“蟲痛者其病不在經而在牙,,亦由肥甘濕熱化生牙蟲,,以致蝕損蛀空牙敗而痛?!薄侗孀C錄》:“人有多食肥甘,,牙齒破損作痛,如行來行去者,,乃蟲疼也,,不知過食肥甘,則熱氣在胃,,胃火日沖于口齒之間,,而濕氣乘之,濕熱相搏而不散,,乃蟲生于牙矣?!边@是古人所認識到本病的發(fā)生是與濕熱蟲等有關,,而其所受害的臟腑卻在胃腎;至于古人所說的牙蟲,是由于限于當時的歷史條件,,而錯誤地把齲蝕牙體的細菌稱作牙蟲,。
辨證施治
1.風邪犯胃
主證:牙齒疼痛,遇風加重,,齲蝕牙體黑褐色,,較干燥,用一般器械不易刮凈,,刮下齲壞牙組織呈碎末狀,,齲壞進展較緩慢。牙齲紅腫,、流血,。全身或見發(fā)熱、時惡風寒,,口渴,,或口干而不渴。舌微紅,,苔白或白潤,,脈浮細數(shù)。
治法:疏風清熱,,止痛,。
選方:齒風痛極效方(《太平圣惠方》),。
藥物:升麻10g、防風10g,、當歸10g,、白芷5g、地骨皮15g,、木香5g,、獨活10g、細辛3g,、川芎10g,、甘草5g。
加減:遇冷痛甚者加桂枝;受熱痛增者,,加生石膏,、知母。
2.腎虛齒齲
主證:牙齒疼痛酸軟,,勞累加重,,時發(fā)時止。齲壞牙體著色較深,,呈棕色或黑褐色,,較干燥,刮除腐質呈粉末狀,,病程進展緩慢,。可見腰痛膝軟,,全身乏力,,頭暈耳鳴,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口干,舌淡紅少苔,,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補腎。
選方:左歸丸(《景岳全書》),。
藥物:熟地10g,、山藥15g、杞子10g,、山萸肉9g,、川牛膝10g、菟絲子10g,、鹿角膠10g,、龜板膠10g,。
加減:急性發(fā)作時牙齦腫痛加知母、黃柏,、地骨皮;腫悶不舒加白芷,、川芎、丹參,。
3.血瘀陽明
主證:牙齒疼痛,,持續(xù)時間較長,時發(fā)時止,,病程長,。齲壞進展緩慢,齲蝕牙體呈黑色或黑褐色,,較潮濕松軟,,牙齦腫痛出血,或腫脹流膿,。身微熱,,口干欲飲,身體困倦,,食欲不佳,,眠差。舌質暗或有瘀斑,,苔白或微黃,脈細澀無力,。
治法:活血祛瘀,。
選方:桃紅四物湯(《醫(yī)宗金鑒》)加減。
藥物:干地黃10g,、川芎9g,、炒赤白芍各10g、當歸9g,、桃仁8g,、紅花9g、炙甘草5g,、黃芪15g,、炒白術10g。
加減:兩脅脹痛者加柴胡,、枳殼;牙齦腫痛或流膿血者,,加白芷、蒲公英,、薏仁;牙痛劇烈者,,加露蜂房,、海桐皮等。
4.濕毒熏蒸
主證:齲壞組織潮濕松軟,,呈黃白色,,用一般剔刮方法便能去除,刮下腐蝕組織呈塊片狀,。病程進展迅速,。牙齒出現(xiàn)陣發(fā)性劇痛,疼痛連腦及同側頭面,,不能準確指出痛牙,、疼痛時間短暫?;蛴醒例X伸長感,,不能咬物?;蛴醒例l紅腫,,流血或流膿血。常見口臭,,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納差,,大便失調,,苔白或白膩,脈滑細或弦滑,。
治法:清熱利濕,,化痰散腫。
選方:甘露消毒丹(《溫熱經緯》),。
藥物:滑石18g,、茵陳20g、黃芩10g,、石菖蒲9g,、川貝母5g沖服、木通10g,、藿香10g,、射干10g、連翹10g,、薄荷3g,、白豆蔻8g。
加減:腫痛劇烈加板蘭根,、銀花藤,、蒲公英;胃納呆滯或大便稀溏者加蒼術,、厚樸、山楂,、神曲;疼痛難忍者加細辛,、延胡。
5.外治法
(1)咬藥法:用《醫(yī)宗金鑒》一笑丸(川椒七粒為末,,巴豆1粒去皮研勻,,飯為丸),棉裹咬痛處,。
(2)含漱法:用《醫(yī)宗金鑒》玉池散(藁本,、白芷、地骨皮,、槐花,、細辛、當歸,、川芎,、黑豆、升麻,、防風,、甘草)煎湯熱漱冷吐。
(3)塞藥法:用蓽撥1.5g或明礬,、花椒塞入洞內,。
(4)封藥法:用《太平圣惠方》雄黃末少許塞于齲洞中,以棗瓤泥塞洞內,,用鐵筋烙熱,。
(5)充填法:去除腐質后,視其洞深淺及疼痛程度,,性質,分步充填,,以恢復牙體形態(tài)及功能,。
(6)拔牙法:齲壞嚴重,完全喪失其功能,,并已經無法再治療的牙應予拔除,。
康復調理
本病致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因年老臟腑功能失調原因,,還與患者口腔衛(wèi)生習慣不佳有關;故經治療后,,應講究口腔衛(wèi)生,保持牙體表面的清潔,,堅持早晚及飯后刷牙,,才能刎除細菌感染,,以免反復發(fā)作。
一般病人除按上述辨證施治外,,仍應注意調理臟腑及經脈的陰陽平衡,,以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例如若病在陽明,常有習慣性便秘者,,可選用調胃承氣湯加減,,但如年老體弱者,則加黃芪,、白術,、當歸等。如屬少陰所致齲齒者則可常服安效果的,。
齲齒又常與飲食嗜好不良有關,,糖類、肥膩,、辛辣,、燥熱、過硬的食品均不宜多吃,,以免助熱燥火,,生痰生濕,徒增病情反復,,齲齒發(fā)展迅速,。
飲食調治
除上述的飲食宜忌外,對齲齒患者飲食上宜溫熱適度:忌食過熱過冷之食物,,以免誘發(fā)或加重齲齒疼痛,。煙草辛溫,不利口腔衛(wèi)生;醇酒辛辣助熱,,可誘發(fā)患牙疼痛,,均宜戒除之。
甜食有助齲齒形成和發(fā)展,,以少食為佳,,如少量食用后,應立即漱口刷牙,,以避免損害牙齒,。瘦肉、蔬菜等富有纖維的食物,,不易滯留于牙面,,有利于牙齒的自身清潔,且營養(yǎng)豐富,為防齲的良好膳食,。
下列飲膳,,可根據(jù)患者情況而選用。
1.升麻飲
升麻10g,、薄荷6g,。水煎,代茶飲,。
有清熱散風,,消腫止痛作用;適用于風邪犯胃的齲齒牙痛癥。
2.柳根煲豬瘦肉
柳根30g,,豬瘦肉100~150g,。加清水適量煲湯,以食鹽少許調味,,飲湯食豬瘦肉,。
適用于胃熱風火牙痛或虛火牙痛等。
3.涼粉草粉葛湯
涼粉草60g,、粉葛120g,、白砂糖適量。將上料以清水六碗煎至一碗,,去渣加入白糖,。
有清熱散風止痛作用;適用于胃火齲齒疼痛。
4.耳環(huán)石斛茶
耳環(huán)石斛6g,,煎湯代茶飲,。
適用于腎陰不足之牙痛,常飲有益,。
5.生地黃汁
鮮生地黃適量,。將鮮生地黃洗凈,用凈紗布包裹,,咀嚼令汁浸漬牙根并咽之,。
有滋陰養(yǎng)血,清熱止血作用;適用于腎虛齒齲,,牙痛滲血等癥,。
6.蒲公英粥
蒲公英30g(或鮮品60g)、粳米100g,,調料適量。蒲公英水煎,,留汁加米煮粥,,放入調料。
本方適用于胃火上蒸或濕熱熏蒸所致牙齦腫痛溢膿,或齲齒牙癰牙痛諸癥,。
7.沙參煲雞蛋
沙參30g,,雞蛋2只,白糖或冰糖適量,。將沙參,、雞蛋加水同煎,待蛋熟去殼,,再放入后同煎半小時,,加入白糖或冰糖。
有清熱養(yǎng)陰生津作用,。適用于脾腎陰虛不足之齲齒牙痛諸癥,。
8.葛根粉粥
葛根粉30g、粟米60g,。以水浸粟米一宿,,次日漉出,與葛根粉拌勻,,煮粥服用,。
適用于陽明胃熱,齲齒疼痛并有煩熱口干等癥,。
9.枸杞粥
鮮杞葉60g,、粳米60g。煮粥,,空腹食,。
有補虛清熱,除煩止渴作用,,適用于齲齒牙痛之屬腎陰虛并有虛熱癥者,。
10.泥鰍燉豆腐
泥鰍(去內臟)100g、鮮豆腐100g,。加水適量,,共煮熟,食泥鰍,、豆腐,、喝湯,1日2次,。
本品有健脾益氣,,祛濕利尿作用。適用于濕熱熏蒸之齲齒牙痛患者,,特別是胃納呆,,身體羸瘦者,因泥鰍、豆腐均有很高的營養(yǎng)作用,。
11.川芎茶
川芎,、茶葉各3~6g。水煎取汁,,當茶飲,。
有祛風止痛,活血祛瘀作用,,適用于風熱牙痛或血瘀陽明牙痛之患者,。
12.解毒祛濕飲
銀花藤30g、白茅根30g,。煎水飲用,。
適用于濕毒熏蒸之齲齒疼痛。
13.茵陳滑石煎
茵陳30g,、滑石20g,、紅糖50g。共煮水飲用,。
功效同上,。
防治要點
1.齲齒雖是老年人很難預防和最終必將出現(xiàn),但仍應強調,,如經常講究口腔衛(wèi)生,,保持牙體表面的清潔;食用糖類食物后及時漱口,以縮短糖在口腔內停留時間,,均可以保護牙齒健康,,延緩齲齒的出現(xiàn)。
2.從齲齒的辨證來看,,齲齒牙痛多屬手足陽明經蓄熱上壅所致,,或因遷延日久則成為濕熱郁結,故治療多以清熱除濕,,活血化瘀為主治療,。但也有陰虛牙痛者則應以滋補腎陰為主。外治法常能取得短期的止痛作用,,但從長遠效果仍需內服藥物與食療配合治療,。
3.對于老年人齲齒如只是在慢性或陣發(fā)性而癥狀又不嚴重者,采用中藥治療即可,,但如伴有急性嚴重的齒槽感染,,則需用中西醫(yī)藥結合治療為好,以免耽誤病情,,變生他病,。
- 標簽: